diff --git a/docs/unicode.md b/docs/unicode.md index 6d712d8..29beb9d 100644 --- a/docs/unicode.md +++ b/docs/unicode.md @@ -417,7 +417,7 @@ UTF-16 就是利用了这一段空间,他规定:0xD800 到 0xDFFF 之间的 > {{ icon.tip }} 这其实是很无聊的争执,为人类的书写习惯改变计算机的设计毫无道理,毕竟世界上也有从右往左书写的文字和从上往下书写的文字,甚至有左右来回书写的文字……如果要伺候人类,你怎么不改成十进制呢?总之,我认为小端才是最适合计算机的,市面上大多数主流硬件都是小端架构。 -在网络通信时,发消息和收消息的可能是不同的架构,如果发消息的是小端架构,收消息的是大端架构,那么发出去的是 0x12345678,收到的就会变成 0x78563421 了。 +在网络通信时,发消息和收消息的可能是不同的架构,如果发消息的是小端架构,收消息的是大端架构,那么发出去的是 0x12345678,收到的就会变成 0x78563412 了。 因此互联网一般规定,所有多字节的数据在网络包中统一采用大端。对于大端架构,他们什么都不需要做,对于小端架构,在发包前需要把自己的小端数据做字节序反转,变成大端的以后,再发送。之后的网络专题课中我们会详解这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