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墙 | 三退 | 诉江 | 中共卖国 | 贪腐淫乱 | 窜改历史 | 党魁画皮 | 中共间谍 | 破坏传统 | 恶贯满盈 | 人权 | 迫害 | 期刊 | 伪火 社论 | 问答 | 剖析 | 两岸比对 | 各国褒奖 | 民众声援 | 难忘记忆 | 海外弘传 | 万人上访 | 平台首页 | 支持 | 真相 | 圣缘 | 神韵 | |
“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在中原大地可谓是家喻户晓,那么当时被父老乡亲们称为“三害”之一的周处,后来究竟怎样了呢?在大唐贞观年间,宰相房玄龄等人编写的《晋书》中,给周处专门立传,记载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周处,字子隐,是三国时的东吴人,他的父亲周鲂曾任吴国鄱阳太守,也是当时的名将。可惜周鲂去世得早,故而周处年少时虽膂力过人,好骑马打猎,但性情顽劣,为害乡里。当时乡亲们把南山猛兽(一说是虎)、长桥下蛟(水中蛟龙)和周处并称为当地的“三害”。周处听说自己成了乡亲们眼中的祸害之一,心中感慨,他表示愿为乡里铲除三害,于是他入山射死猛兽,下水斩杀蛟龙,然后去拜访二陆(陆机、陆云),表示自己想要学习做人修身的道理。 陆机、陆云兄弟二人是吴国的名士,周处去拜访时,恰巧陆机不在,陆云接待了他。周处问陆云说,“我想学修身之道,可是年纪不小了,恐怕来不及,怎么办呢?”陆云说:“古人曾说‘朝闻道,夕可死’,人只怕没有远大的志向,何必忧愁没有好的名声呢?”从此周处励志好学,以忠义节烈为志,言必忠信,努力修持自己。 约一年后,周处就在吴国州府征召的时候,作了东观左丞(官职名),后来还兼任太常无难督(官职名)。后来三国为晋所统一,他又担任了晋朝(西晋)的新平太守,任内安抚戎狄,使羌人归附,后转任广汉太守,当地有三十多年都不能裁决的诉讼案件,周处详细了解了事情的是非曲直,一下子就解决了。 后来周处以母亲年迈为由辞官归里,但不久又受征为楚内史,人还没到任,又被召入朝担任散骑常侍,周处说:“古人辞大官不辞小职。”乃先到楚就任。周处在楚地的时候,因当地既经过战乱,他在当地推行教化,收殓埋葬荒野里的尸骨,然后才应召入朝,远近的人都对他很称赞。 周处担任散骑常侍时,对皇帝多所规劝。后转任御史中丞,职责是监察朝廷各级官员,他刚正不阿,哪怕是宠臣贵戚都一样纠察弹劾。梁王司马肜(音“容”)做了违法的事,周处对他进行了严厉的纠察,从此司马肜就对周处有了仇怨。 后来氐族人齐万年造反,因周处平时为人过于刚直,得罪了不少朝中大臣,大臣们就建议说,周处本是吴国名将的儿子,忠诚又勇敢,应该派他去平叛。于是朝廷任命梁王司马肜为征西大将军,命周处跟随安西将军夏侯骏一起平叛。伏波将军孙秀看出这将会对周处很不利,就对他说,“你的母亲年纪大了,需要人照顾,不妨就以这个理由推辞吧!”周处说,“忠孝不能两全,我既然到朝廷做官侍奉君主,就无法再侍奉父母了,这也算是死得其所吧!” 中书令陈准(凖)知道,梁王到时候一定会借机陷害周处,就在朝堂上建议:“司马肜和夏侯骏都是皇亲国戚,不会带兵打仗,而周处虽然忠义勇敢,但是遭到司马肜的嫉恨,打起仗来,如果缺少后援的话,一定会失败的,不如请孟观带一万精兵给周处做前锋,那样一定可以取胜。”但是最终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大军出征时,周处知道司马肜一定会陷害自己,但他又认为自己作为朝廷大臣,应该恪尽职守,就义无反顾地出发了。当时叛军七万人驻扎在梁山,夏侯骏却逼迫周处带五千人出击,周处说,“我只有五千人马,如果缺少后援,一定会失败的,个人生死无所谓,但这是国家的耻辱啊!”司马肜仍然坚持要周处出击,甚至在周处的军队还没有吃饭的情况下,就迫不及待地叫他出发,没有其他后续的部队支援。 这时周处知此役必败,写下一首诗: 于是周处和叛军作战,从早上一直打到晚上,最后弦绝矢尽,友军却没有踪影。一旁的人劝周处撤退,周处说,今天就是我为国捐躯的日子,于是力战而死。《晋书》中记载,周处出战前,最后说的话是“我为大臣,以身徇国,不亦可乎?”其舍生取义的气节,感人至深。 周处死于西晋元康七年(297年),周处死后,朝廷追赠他为平西将军,赏赐周家田产钱财,并赡养他的老母亲。后来西晋经过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很快就灭亡了。 到了东晋元帝的时候,因为周处为国捐躯的英勇事迹,要加封其谥号,太常卿贺循对他做出的评价是“履德清方,才量高出;历守四郡,安人立政;入司百僚,贞节不挠;在戎致身,见危授命,此皆忠贤之茂实,烈士之远节。按《谥法》执德不回曰孝。”于是朝廷封周处谥号为“孝”。 周处从少年时代的“三害”之一,到后来改过自新,才兼文武,忠正刚直,最后虽遭人陷害,但义无反顾、以身殉国。周处以其一生的演绎,诠释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忠义”内涵,令后人颂咏至今。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王愉悦 相关新闻:编辑推荐: 本文转自大纪元(国内需用翻墙软件才能访问) 下载翻墙软件浏览原文:周处——从为害乡里到一代忠臣 手机上长按并复制下面二维码分享本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