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是基于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编程教学网站VMatrix
制作的一个第三方客户端。基于此前提,本项目的架构上部分依赖于VMatrix
系统架构,所以下述内容中可能会有部分设计。本文档讲述客户端系统设计,不过多涉及VMatrix
系统的部分。
本项目采用通用 Windows 平台(UWP)作为客户端,配合 UWP 原生支持的 WebView 实现部分 UI
主要基于以下几个考量:
- 兼容性更强—— UWP 作为 Windows 新一代的应用程序架构平台,自诞生起就具有面向多种屏幕设备的设计,跨所有设备的通用 API 设计面,可以快速实现不同屏幕的适配。
- 技术门槛较低—— UWP 应用可以使用 Windows 运行时,它是操作系统提供的本机 API。 此 API 通过 C++ 实现,并且在 C#、Visual Basic、C++ 和 JavaScript 中均受支持。
MVVM
架构符合原有的VMatrix
前端架构。
UWP 的弊端所在:
- UI 设计局限性较大,通过 XAML 操作控件样式并不如 HTML + CSS 灵活,同时这方面的文档较少。
- 相对冷门,比起普遍的 Web 前端来说,UWP 相对冷门,除去微软的官方文档和 MSDN 之外,第三方深入研究的博客较少。
- 第三方控件较少,除去微软开源的社区控件库 Windows Community Toolkit 之外,没有比较成熟的控件。
本次项目使用的代码编辑器并没有可用的 UWP 控件,为此采用了第三方通过 WebView 封装的代码编辑器 Monaco
本项目采用 MVVM 架构,根据模型-视图-视图模型的结构来组织代码,同时包含了中间的数据转换层和其他提供服务的内容。
模型是数据实体的逻辑映射,包含了数据与与之对应的业务逻辑。由于VMatrix
本身接口采用RESTful
规范,所以接口返回的数据即是资源,所以模型根据网站的接口进行设计,主要包括课程,题库,题目,提交,通知等等。
视图负责定义用户在屏幕上所见的结构、布局和外观。视图负责界面和交互逻辑。
映射到具体的结构上,是以各个页面的内容来划分代码。
视图模型是视图与模型的桥梁。系统通过视图模型,将视图界面的内容同模型的数据联系起来。当数据变化的时候,视图模型负责将模型数据的变化反馈到用户界面。与 MVC 的 控制器不同的是,视图模型只处理视图与模型数据的交流,不会处理逻辑业务,只表示状态和对模型的操作。
对于代码的结构而言,一个页面对应有一种视图模型,一种视图模型可能对应多种模型。
模型数据到视图的映射,可能需要进行数据转换。将此数据转换放在视图模型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因为它提供了该视图可以将绑定到的属性。
但是,更好的建议是将数据的转换统一到一个转换层 Convertor,这样的好处有两点:
- 关注点分离,视图模型专注与数据绑定。
- 代码可复用性高,转换器的代码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与视图模型之间复用。 微软的 UWP 文档更倾向于独立的数据转换层
服务包括两种,一是指单独提供功能的子系统,本项目中使用的 Sqlite 的管理即是一种服务,二是提供简单而独立于上述 MVVM 之外的功能,包括独立逻辑的封装如 HttpJsonRequest,或者接口的定义如 INavigationViewContent 和已弃用的 IHamburgerContent ,这一部分放在 Helpers 目录下。
项目代码根据 MVVM 垂直组织,通过视图内容水平划分,主要包括三大部分:视图框架,弹出对话框,以及各个子视图模块。
通过 NavigationView 实现,包含了跳转的导航菜单以及顶部的功能按钮,通过 Frame 实现子视图模块的切换。这个模块通过 INavigationViewContent 接口规定的事件和属性与 Frame 中的子视图模块进行数据交流,包括标题的设置以及错误处理等等。
弹出对话框用于处理错误和用户登陆。
子视图模块包括主页,课程列表,课程详情,题目,题库列表,通知,个人设置等等。子模块实现了 INavigationViewContent 接口,通过事件通知父页面。
- 单例模式:Service 部分的代码均采用了单例模式实现,这主要考虑到的是 Service 的属性均由全局决定,不需要过多的构造,只需要单个实例即可。请求的部分 MatrixRequest 也是采用单例模式,这是因为 cookie,CSRF-Token 的设置需要全局共享,所以数据只能存在一份。
- 代理模式:通过代理模式实现数据的请求。
- 面向对象的设计:面向对象的设计符合 UI 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