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New issue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2019-05-14:谈一谈startService和bindService的区别,生命周期以及使用场景? #53

Open
MoJieBlog opened this issue May 14, 2019 · 6 comments

Comments

@MoJieBlog
Copy link
Collaborator

No description provided.

@MoJieBlog MoJieBlog changed the title 2019-05-14:谈一谈startService和bindService的区别,生命周期以及使用场景。 2019-05-14:谈一谈startService和bindService的区别,生命周期以及使用场景? May 14, 2019
@zhaoerlei1989
Copy link

1、生命周期上的区别

执行startService时,Service会经历onCreate->onStartCommand。当执行stopService时,直接调用onDestroy方法。调用者如果没有stopService,Service会一直在后台运行,下次调用者再起来仍然可以stopService。

执行bindService时,Service会经历onCreate->onBind。这个时候调用者和Service绑定在一起。调用者调用unbindService方法或者调用者Context不存在了(如Activity被finish了),Service就会调用onUnbind->onDestroy。这里所谓的绑定在一起就是说两者共存亡了。

多次调用startService,该Service只能被创建一次,即该Service的onCreate方法只会被调用一次。但是每次调用startService,onStartCommand方法都会被调用。Service的onStart方法在API 5时被废弃,替代它的是onStartCommand方法。

第一次执行bindService时,onCreate和onBind方法会被调用,但是多次执行bindService时,onCreate和onBind方法并不会被多次调用,即并不会多次创建服务和绑定服务。

2、调用者如何获取绑定后的Service的方法

onBind回调方法将返回给客户端一个IBinder接口实例,IBinder允许客户端回调服务的方法,比如得到Service运行的状态或其他操作。我们需要IBinder对象返回具体的Service对象才能操作,所以说具体的Service对象必须首先实现Binder对象。

3、既使用startService又使用bindService的情况

如果一个Service又被启动又被绑定,则该Service会一直在后台运行。首先不管如何调用,onCreate始终只会调用一次。对应startService调用多少次,Service的onStart方法便会调用多少次。Service的终止,需要unbindService和stopService同时调用才行。不管startService与bindService的调用顺序,如果先调用unbindService,此时服务不会自动终止,再调用stopService之后,服务才会终止;如果先调用stopService,此时服务也不会终止,而再调用unbindService或者之前调用bindService的Context不存在了(如Activity被finish的时候)之后,服务才会自动停止。

那么,什么情况下既使用startService,又使用bindService呢?

如果你只是想要启动一个后台服务长期进行某项任务,那么使用startService便可以了。如果你还想要与正在运行的Service取得联系,那么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使用broadcast,另一种是使用bindService。前者的缺点是如果交流较为频繁,容易造成性能上的问题,而后者则没有这些问题。因此,这种情况就需要startService和bindService一起使用了。

另外,如果你的服务只是公开一个远程接口,供连接上的客户端(Android的Service是C/S架构)远程调用执行方法,这个时候你可以不让服务一开始就运行,而只是bindService,这样在第一次bindService的时候才会创建服务的实例运行它,这会节约很多系统资源,特别是如果你的服务是远程服务,那么效果会越明显(当然在Servcie创建的是偶会花去一定时间,这点需要注意)。    

4、本地服务与远程服务

本地服务依附在主进程上,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资源。本地服务因为是在同一进程,因此不需要IPC,也不需要AIDL。相应bindService会方便很多。缺点是主进程被kill后,服务变会终止。

远程服务是独立的进程,对应进程名格式为所在包名加上你指定的android:process字符串。由于是独立的进程,因此在Activity所在进程被kill的是偶,该服务依然在运行。缺点是该服务是独立的进程,会占用一定资源,并且使用AIDL进行IPC稍微麻烦一点。

对于startService来说,不管是本地服务还是远程服务,我们需要做的工作都一样简单。

@guosen
Copy link

guosen commented May 14, 2019

215302_BuU9_661133
上面说的很完整 补充一张图。

@moyu-jun
Copy link

1、生命周期上的区别

执行startService时,Service会经历onCreate->onStartCommand。当执行stopService时,直接调用onDestroy方法。调用者如果没有stopService,Service会一直在后台运行,下次调用者再起来仍然可以stopService。

执行bindService时,Service会经历onCreate->onBind。这个时候调用者和Service绑定在一起。调用者调用unbindService方法或者调用者Context不存在了(如Activity被finish了),Service就会调用onUnbind->onDestroy。这里所谓的绑定在一起就是说两者共存亡了。

多次调用startService,该Service只能被创建一次,即该Service的onCreate方法只会被调用一次。但是每次调用startService,onStartCommand方法都会被调用。Service的onStart方法在API 5时被废弃,替代它的是onStartCommand方法。

第一次执行bindService时,onCreate和onBind方法会被调用,但是多次执行bindService时,onCreate和onBind方法并不会被多次调用,即并不会多次创建服务和绑定服务。

2、调用者如何获取绑定后的Service的方法

onBind回调方法将返回给客户端一个IBinder接口实例,IBinder允许客户端回调服务的方法,比如得到Service运行的状态或其他操作。我们需要IBinder对象返回具体的Service对象才能操作,所以说具体的Service对象必须首先实现Binder对象。

3、既使用startService又使用bindService的情况

如果一个Service又被启动又被绑定,则该Service会一直在后台运行。首先不管如何调用,onCreate始终只会调用一次。对应startService调用多少次,Service的onStart方法便会调用多少次。Service的终止,需要unbindService和stopService同时调用才行。不管startService与bindService的调用顺序,如果先调用unbindService,此时服务不会自动终止,再调用stopService之后,服务才会终止;如果先调用stopService,此时服务也不会终止,而再调用unbindService或者之前调用bindService的Context不存在了(如Activity被finish的时候)之后,服务才会自动停止。

那么,什么情况下既使用startService,又使用bindService呢?

如果你只是想要启动一个后台服务长期进行某项任务,那么使用startService便可以了。如果你还想要与正在运行的Service取得联系,那么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使用broadcast,另一种是使用bindService。前者的缺点是如果交流较为频繁,容易造成性能上的问题,而后者则没有这些问题。因此,这种情况就需要startService和bindService一起使用了。

另外,如果你的服务只是公开一个远程接口,供连接上的客户端(Android的Service是C/S架构)远程调用执行方法,这个时候你可以不让服务一开始就运行,而只是bindService,这样在第一次bindService的时候才会创建服务的实例运行它,这会节约很多系统资源,特别是如果你的服务是远程服务,那么效果会越明显(当然在Servcie创建的是偶会花去一定时间,这点需要注意)。    

4、本地服务与远程服务

本地服务依附在主进程上,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资源。本地服务因为是在同一进程,因此不需要IPC,也不需要AIDL。相应bindService会方便很多。缺点是主进程被kill后,服务变会终止。

远程服务是独立的进程,对应进程名格式为所在包名加上你指定的android:process字符串。由于是独立的进程,因此在Activity所在进程被kill的是偶,该服务依然在运行。缺点是该服务是独立的进程,会占用一定资源,并且使用AIDL进行IPC稍微麻烦一点。

对于startService来说,不管是本地服务还是远程服务,我们需要做的工作都一样简单。

在高版本的Android系统中,当主进程被Kill后,应该是整个进程组都会被Kill掉,包括远程服务。之前做进程保活的时候有用过远程服务来实现,但是会被Kill掉。

@Fritz-Xu
Copy link

上面已经说了很多了,这里补充一点:为什么 bindService 能和 Activity 的生命周期联动?
这个需要到ContextImpl里面看下源码: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bindService(Intent service, ServiceConnection conn,
            int flags) {
        warnIfCallingFromSystemProcess();
        return bindServiceCommon(service, conn, flags, mMainThread.getHandler(), getUser());
    }

最终下去会发现给一个LoadedApk里面,里面使用了一个名叫mService的Map将Serivice的信息存储起来了,然后在ActivityThead的handleDestroyActivity方法里面找到下面的代码的:

  Context c = r.activity.getBaseContext();
            if (c instanceof ContextImpl) {
                ((ContextImpl) c).scheduleFinalCleanup(
                        r.activity.getClass().getName(), "Activity");
            }

追踪下去就会到H类的处理HanlderMessage里面:

                case CLEAN_UP_CONTEXT:
                    ContextCleanupInfo cci = (ContextCleanupInfo)msg.obj;
                    cci.context.performFinalCleanup(cci.who, cci.what);
                    break;

回到ContextImpl:

    final void performFinalCleanup(String who, String what) {
        //Log.i(TAG, "Cleanup up context: " + this);
        mPackageInfo.removeContextRegistrations(getOuterContext(), who, what);
    }

回到了LoadedApk,在removeContextRegistrations方法里面有这么一段代码:

 synchronized (mServices) {
            //Slog.i(TAG, "Receiver registrations: " + mReceivers);
            **ArrayMap<ServiceConnection, LoadedApk.ServiceDispatcher> smap =
                    mServices.remove(context);**
            if (smap != null) {
                for (int i = 0; i < smap.size(); i++) {
                    LoadedApk.ServiceDispatcher sd = smap.valueAt(i);
                    ServiceConnectionLeaked leak = new ServiceConnectionLeaked(
                            what + " " + who + " has leaked ServiceConnection "
                            + sd.getServiceConnection() + " that was originally bound here");
                    leak.setStackTrace(sd.getLocation().getStackTrace());
                    Slog.e(ActivityThread.TAG, leak.getMessage(), leak);
                    if (reportRegistrationLeaks) {
                        StrictMode.onServiceConnectionLeaked(leak);
                    }
                    try {
                        ActivityManager.getService().unbindService(
                                sd.getIServiceConnection());
                    } catch (RemoteException e) {
                        throw e.rethrowFromSystemServer();
                    }
                    sd.doForget();
                }
            }
            mUnboundServices.remove(context);
            //Slog.i(TAG, "Service registrations: " + mServices);
        }

看到这里的吗:

ActivityManager.getService().unbindService(
                                sd.getIServiceConnection());

总结就是bindService会让系统保存该Service的信息并在ActivtyThread里面监听Actiivty的销毁,通过一个for循环找出需要解除绑定的Serice来进行解绑

@yangfanggang
Copy link

上述已经说得很好啦

我这里也来写一遍 加深印象

区别:对应着动态绑定和静态绑定; 静态对应着startService,动态对应着bindService,静态有自己独立的生命周期,动态会依附activity等组件的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 onCreate → startCommand → onDestroy
onCreate → onBind→onUnBind→ onDestroy

使用场景:即上述区别,如果需要一直存在的服务,即静态绑定,反之依赖于组件

@mlinqirong
Copy link

mlinqirong commented Dec 14, 2021

startService和bindService的区别在于启动方式和生命周期
startService启动的Service的生命周期是onCreate-onStartCommand onDestroy
bindService启动的Service的生命周期是onCreate-onbind-unbind onDestroy
使用场景
startService开启后只要不调用stopService就会一直存在 需要长时间在后台的服务使用startService
bindService开启后除了unbindService关闭 所绑定的Activity组件关闭后服务也会关闭 需要依赖组件的场景使用bindService

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to comment
Projects
None yet
Development

No branches or pull requests

8 participa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