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91 lines (36 loc) · 7.01 KB

20120914-jiaohun-reading-notes.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91 lines (36 loc) · 7.01 KB

《叫魂》读后感

Posted at: 2012-09-14

tags: reading

这篇文章也是 2012 年写的,那年参加了一个读书会,由社科院研究院杨早老师(《民国了》作者)带领,但可惜对我来说难度太大,参加了三次就申请退出了。有幸读了一本好书,可惜作者孔飞力先生在今年(2016)2月11日去世了,享年83岁,那段日子《叫魂》这本书也被各大媒体宣传了一番,也被各大书店摆在了门口的位置。如果不是先生的离去,这本历史书恐怕不会有这样的待遇。这本书也被我列在2012年好书推荐中,喜欢读历史书的同学推荐入手。

读《叫魂》

感谢 Yeka 老师推荐,非常有幸参加这个活动,能读到《叫魂》这样的奇书。在我18岁之前的学校学习过程里,我对历史一点兴趣都没有,大学没了历史课,对读史有了一些兴趣,因为可以自由选择,但多年的不关注导致我也不会选择,所以读的仍然不多,主要是读些科学史和企业史,如《科学的历程》、Google 黑板报上的《浪潮之巅》系列之类。

《叫魂》算是颠覆了我对历史类书籍枯燥无谓的印象,作者对内容的组织和表达能力之强,让我感觉就像读一本推理小说,不能放下。第二个让我佩服的是作者严谨的研究、写作的态度,一个个的脚注看的我实在无法更佩服。

全书看完,有两条线索对我来说最有吸引力,我在下面归纳总结,和大家交流。

第一条线索是个社会问题

  • 十七世纪上半叶,美洲引进的新农作物,由人们种植到以前难以灌胶的山坡地上。这让人们的生存空间增大,也打破了以前的疆界束缚,人们可以迁徙他乡;

  • 十七世纪下半叶,社会稳定,人口激增的环境已经形成。到妖术恐慌的时候,波及到的省份人口数量已超过当时整个欧洲的人口总和;

  • 人口的增加,和生存空间的增大,形成了广泛的地区性交易体系,人们开始处处使用货币;

  • 交易的兴起,让外国进入的贵金属和国内产量都开始增长,最终结果是货币供应量的增长;

  • 随着货币供应的增加,物价缓慢、持续的上升,这是一个长期通胀的过程

在上面描述的宏观环境的变化下,老百姓的生活有了哪些改变呢?

  • 江南一直是中国的稻米产地,此时的江南经济已经达到了高度专门化,但是粮食产量过低,难以满足当地的需求,况且江南还担负着向北方输送稻米的任务;

  • 这样,江南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不能闲着,必须要生产点什么才能生活下去;

  • 最终,每个农民家庭不在是自给自足,定时交租,而是要参与当地市场的交易,还要通过当地市场与地区性市场乃至全国市场进行交易,才能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这使得人口流动成为可能,甚至是一种必要;

  • 到十八世纪,挣工资的劳动力已成为商品化经济的一种显而易见又必不可少的基础。这打破了中国长久依赖以农业为基础的家庭、社会体系。

以上发生的一切说明社会经济正在高速发展,但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也是显著的。从普通百姓的角度看,商业的发展并不以为着他可以生活的更加富足和安全,相反他将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又十分拥挤的社会中,自己的生存空间更小了。商业和制造业的发展使得处在巨大压力下的农村家庭虽然能够生存下去,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投入每个人的劳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者也提出了两个问题:

  1. 经济增长能否抵消当时人口的巨大增长?

  2. 地区的不平衡发展,对人们关于自己生活安全的看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当时的现实情况是,由于人口与土地之间比例的长期变动,米价一直在上涨。稻米价格在十八世纪的整个下半叶是持续上涨的,不过其对地方社会的冲击却因货币供应的增长得到了缓和。但是到1780年以后,通货膨胀已不仅局限于对百姓生活非常敏感的稻米价格,而是扩展到了所有的商品上。叫魂危机也恰恰发生在这货币供应增长缓解人口压力的迁徙(十八世纪最后二十五年)。

在人口与经济同步增长的过程中,整个中国中心地区与边缘地区以及富庶的三角洲与贫瘠的山区之间的巨大差异是不可能被忽略的,伴随这一趋势二来的则是人口的持续流动。作者在书中写到:“移民与过客,商人与江湖骗子,僧人与进香者,扒手与乞丐,拥塞在十八世纪的道路上。”

然而,关于叫魂的怀疑都集中在这些流浪者身上,他们来历不明,没有社会关系,以及不受控制,被排除在生产性经济之外,他们的出路并不是向外迁徙,而是向社会下层移动,沦为乞丐之类的社会下层阶级。这些人在官僚们的心目中,是对公共安全的一种威胁。而老百姓对于陌生人的恐惧也是根深蒂固的,因为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是以农业为生活基础的,人们以固定的土地为家,所以对于社区、部落、村庄来说,居住者长期固定,加上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物价上涨带来的生活压力增大,他们觉得自己的生活与生计收到外来者的威胁,进而产生敌意。

以上描述的社会环境的变化,正是逐渐形成了对于叫魂恐慌的诱因与基础。

第二条线索是政治问题

在清朝建立初年,统治阶级一直在通过各种手段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无论是民间还是贵族阶级。然而到乾隆年间,形式发生了转变,统治地位已经稳固,社会经济发展,没有战争,看上去一片盛世,但此时的弘历却要和一个很懂得以无声的方法保护自己、维护自己利益的官僚体制打交道。

弘历甚至开始怀疑,满足同胞现在有能力对至高无上的皇权所提供的只是某种微不足道的支持,满洲威权正在缓慢而平静地消退。长此以往,形成了弘历对官员大臣们的不信任,和官员大臣们的自我保护,整个统治阶级越来越官僚化。

清朝,北京大部分的粮食供应,是经由大运河从江南运来的。而且几百年来,帝国的统治者们发现,他们需要不断地江南上层人士争夺多余的粮食。而且在江南,繁荣兴旺的农业与勃勃发展的商业造就了优雅的气质和学术成就,满人对江南的看法是即恐惧又不信任,既赞叹不已又满怀嫉妒,这便是满人对于江南的看法。同时,如何能建立起对于江南倨傲不逊的上层学界的政治控制,也是让满族统治阶级感到头疼的。

这些矛盾让江南成了叫魂的关键且敏感的地点。

最后

在社会环境与政治环境的双重变化之下,使得叫魂一事变成了一场闹剧。

写于 2012.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