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This repository has been archived by the owner on Aug 2, 2024. It is now read-only.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325 lines (200 loc) · 10.4 KB

get_started.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325 lines (200 loc) · 10.4 KB

#cubieboard 基础指南

作者: fy

本教程适用于a10,板子上的系统是默认的linux即linaro,环境是windows xp 32bit,书写于2013.7.4

面向对linux有一定基础的用户。

个人使用编辑器为vi,若不熟悉请自行在输入命令时将vi替换为nano。

主要讲解cb开发板的配置,同时部分涉及刷机等内容。

进入 Shell 界面


1. 接入TTL线

    此时不必加电开机。先将TTL线插到板子上,对应关系如下:

    Cable             Pin on Cubieboard  
    PIN1(白色)            TX  
    PIN2(绿色)            RX  
    GROUND (黑色)         GND  

    注意:千万别顺手把红线接到VCC上面!  

    下载并安装 PL-2303 驱动。  
    将TTL线另一端插入USB口。弹出检测到新硬件并自动识别。

2. 从终端接收开发板数据

    下载并安装 XShell 或 Putty 等支持连接终端的软件。  
    新建连接,调整协议为SERIAL(串口),并设置PORT(连接对象)为非COM1的那个口,Baud Rate(波特率)设为115200。调整至能成功建立连接。  
    加电并启动开发板,终端窗口得到大量输出,最终获得一个能够输入的Shell。

基础配置


1. 用户

    #首先确保自己是root帐户或,若不是,通过这个命令切过去。  
   sudo -i
    #配置用户:
   useradd fy
   passwd fy
    #创建用户目录并改变所有权:
   cd /home
   mkdir fy
   chgrp fy fy
   chown fy fy
    #加入sudo组:
   usermod -a -G sudo fy
    #配置默认终端
   vi /etc/passwd
    将 fy:x:1001:1002::/home/fy:/bin/sh 末尾修改为 /bin/bash

2. 网络

    插网线。  

    迅速连入网络:
   vi /etc/network/interfaces  
    加入一行:
   nameserver 8.8.8.8  
    保存,重启网络服务:
   /etc/init.d/network restart
    固定IP的个人配置:

auto eth0 iface eth0 inet static address 192.168.1.7 gateway 192.168.1.1 netmask 255.255.255.0 auto lo iface lo inet loopback

3. SSH配置及其他软件的安装

    开始时候可能会无法进行软件安装。df -h 看一下磁盘占用率可以得知磁盘已满。  
    你可能很快就会发现空间总数加起来达不到标称的4GB,这是因为有一部分nand没有被划入分区。  
    这一点比较好解决。首先通过  
   fdisk
    和df命令看一下当前的分区,确定根分区。一般来说,根分区是 /dev/nandc  
    那么可以直接执行:  
   resize2fs /dev/nandc
    如果正确就会看到可用空间顺利扩大,那么现在可以进行接下来的操作了。

    #首先更新源  
   apt-get update  
   apt-get install openssh-server  
    #此时如无意外,用ifconfig看一下开发板IP,你已经可以通过 xshell 或 putty 等软件连接开发板了。
    #如果ssh在安装完成后没有正确工作,重启一下ssh服务即可。
   #/etc/init.d/ssh restart  
    #连上SSH以后,TTL线可以收起来。

    #个人向的软件安装列表,看看就好  
   apt-get install vim
   #apt-get install python
   apt-get install python-tornado  
   apt-get install python-mako  
   apt-get install git  
   apt-get install mercurial  
   apt-get install sqlite3 
   apt-get install htop  
   apt-get install tmux  
   apt-get install lrzsz  
   apt-get install ack-grep
   apt-get install cpufrequtils

4. 中文配置

    默认情况下,在vim中输入中文会变成乱码,这可以通过本地化配置来解决。

    对于第一个文件的文件名,我记不太清了。但可以确定在debian下应修改 /etc/locale.gen 。请诸位核实一下然后向我反馈。
   vi /var/lib/locales/supported.d/local

en_US.UTF-8 UTF-8 zh_CN.UTF-8 UTF-8 zh_CN.GBK GBK zh_CN GB2312

    重新配置locale  
   locale-gen  
    完成后继续编辑下一个文件:  
   vi /etc/default/locale

LANG="zh_CN.UTF-8 LANGUAGE="zh_CN:zh" LC_NUMERIC="zh_CN.UTF-8" LC_TIME="zh_CN.UTF-8" LC_MONETARY="zh_CN.UTF-8" LC_PAPER="zh_CN.UTF-8" LC_NAME="zh_CN.UTF-8" LC_ADDRESS="zh_CN.UTF-8" LC_TELEPHONE="zh_CN.UTF-8" LC_MEASUREMENT="zh_CN.UTF-8" LC_IDENTIFICATION="zh_CN.UTF-8"

5. 时区

    我们是东八区(UTC+8)。更换设置文件后进行时间同步。
   cp /usr/share/zoneinfo/Asia/ShangHai /etc/localtime 
   #cp /usr/share/zoneinfo/Asia/Shanhai /etc/localtime  #debian下是这样的
   ntpdate cn.pool.ntp.org 

6. sudo 问题

    在使用 sudo 的时候可能会总是遇到这样一行提示:  
   sudo:unable to resolve host cubieboard
    解决方法:

vi /etc/hosts 127.0.0.1 localhost cubieboard

    cubieboard 是主机名(hostname)

扩展内容


1. 远程桌面 - xrdp

    请注意,从现在开始我要胡扯了。xrdp的资料凭着记忆给出,不保证其准确性。  
    如经测试,请立即向我反馈结果。

    xrdp的配置较为简单。不过个人认为效果不是很好。卡顿之类比较明显,还有色彩缺失的问题。
   apt-get install xrdp
    开始->运行,输入mstsc,回车。  
    这时应该能够连接上开发板并可以输入账号密码。  
    但在连接时会遇到:error - problem connecting.  
   vi /etc/xrdp/startwm.sh  
    将最后一句:
   . /etc/X11/Xsession
    修改为:
   startlubuntu &
    重新使用 mstsc 进行连接,成功进入桌面。

2. 如何刷机(Nand)

    准备工作:microUSB数据线一根、TTL线(非必要)、系统镜像  

    刷机需要 PhoenixSuit 或者 LiveSuit 软件,这里推荐 PhoenixSuit。

特别注意:PhoenixSuit 1.06版本存在严重BUG,当此程序运行时,插入板子不会有任何反应!建议下载1.05版本或是使用 LiveSuit 来刷。

    安装好刷机工具后按照下面的步骤做:

    0. 关闭开发板,拔掉电源线。但TTL线可以保持连接,连后红灯会亮,但比较暗,跟加电后的亮度完全不能比,这时不算开机。  

    1. 打开刷机工具,预先选好镜像文件。  

    2. 将开发板从外壳中取出(不这样做数据线插不牢)。  

    3. 将数据线一端插入开发板,用手按着板子上的 FEL 按钮,保持这个状态不要放手,将另一端插入电脑上的USB口。  

    4. 在这个过程中,开发板将会被点亮(只有红灯亮!此时其他所有灯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亮!),同时电脑上会弹出找到新硬件向导。按住FEL键不要放手直到驱动安装完成,刷机软件会提示你可以刷机。  

    5. 这时候可以松手了,等到写入完成后重启开发板即可。操作系统已经被刷入。  
    
    6. 若不成功,在设备管理器中删除带感叹号的USB硬件,重复以上操作。  

若刷机中TTL线连接,在控制台中可能会看到输出。我这里是一些字符画,还有文字提示。 在驱动安装完成前千万不要松手。如果驱动安装失败,那么在设备管理器里找USB,删掉刚才装的带问号的驱动重新来过。
如果你的操作系统是linux,英文官网上点Doc,有一个五分钟刷机的文档。

3. 把系统刷进microSD(TF)卡

    你需要两样东西:win32diskimager 和 系统镜像

    插卡后启动 win32diskimager,选了镜像直接点 Write 即可。 

推荐系统及其配置 - Cubian


0. 何为 Cubian,又为何推荐

关于 Cubian

    这个系统吸引我之处在于其干净整洁,对我来说我可以随便折腾,把它弄成我想要弄成的样子,这非常好。  

    不像是 ubuntu server 之流,默认就带个apache2带个mysql什么的,对于小板子来说太重了。  

    尽管从默认集成了perl(似乎如此)而没有python这一点看来,作者估计py教徒的我不是一个路数。  

    但是除了这个之外,就只有刚启动时候那个猴子LOGO不甚给力了。  

1. 如何安装

    首先下载镜像,截止我写文章有三个版本:r1 r2 r3,直取r3即可。  

下载地址

    然后安装 win32diskimager 按上面教的步骤把系统刷进sd卡。  

    插卡启动开发板,这就进入了Cubian系统。  

    ls一下 你可以看到有个nandinstall目录。  

    执行里头的 install.sh 就可以直接将其刷入nand了。  

2. 重新分区

    但是不要急着做这件事情,我们可以通过编辑这个文件来修改一下配置。  

    cubian默认分了三个区:nanda nandb nandc  

    其中nanda是引导分区,占空间很小。b和c则各占2G空间,nandb是根分区,nandc则挂在/mnt/nandc打酱油。  

    那么我打算去掉nandc 让根分区大一点,按如下流程来做:  

    1. 搜索NANDC和nandc,删除 mkfs 处有关的一行和fstab处有关的两行。

    2. 搜索NANDPART,找到这句话:
   $NANDPART $NAND 16 "boot 2048" "linux 4000000" "data 0"
    修改为:  
   $NANDPART $NAND 16 "boot 2048" "linux 0"  
    0代表余下全部。这里的单位1是512byte,所以可知boot分区在分区表中的大小是1MB。

    此外,cubian r3默认会将nand格式化为ext4,但是ext4文件系统的日志会造成频繁存取从而损害nand寿命。我们可以将其关闭:  

    1. 搜索 mkfs.ext4 找到:
   mkfs.ext4 $NANDB  
    修改为:  
   mkfs.ext4 -O ^has_journal $NANDB  
    2. 保存并执行。等待安装完成。

3. 其他

    需要注意,非root帐户看不到需要root权限执行的大多数命令,例如halt或reboot。  

    这些命令并不是不存在了。这点需要惯用其他发行版的用户特别注意。  

    可以用 export PATH=/sbin:/usr/sbin:$PATH 来获得临时解决。  

此外 SSH 端口是 36000 这点千万注意!

    其他配置流程与上头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