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read every piece of feedback, and take your input very seriously.
To see all available qualifiers, see our documentation.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今天突然想到一個關於速成的問題,突然想到為什麼要求學生全職參與的班級如果時間越短越好,因為學生除了要付出時間成本以外,在全職參與的那一段時間其實是沒有任何收入的。
如果是六個月,代表學生六個月都沒有收入。想一想其實是一件可能會造成滿多人經濟壓力的問題,再加上有些培訓班先收費,收個八萬十萬的對學生來說又是一筆可觀的支出。
我以前都只想到學生需要付出時間,卻忘記了在這段期間內可能對某些人來說是會有經濟壓力的。
第三期的進度會比第二期放緩滿多,直接怒增加兩個月變成六個月都在學習,原因是第二期眾多學生根本上,進度形同虛設,而且再多加一點時間的話,中間有幾週可以給大家複習,其實是件好事。
但這樣子的調整其實我擔心的後果有兩個:
第一點的話我在想好像不一定要綁學生進度,反正第三期會變成全影片教學,等於說是加強版的線上課程,自己可以調配進度,如果真的天生神力也可以三個月修完全部課程我也沒意見,沒有必要規定大家進度都一樣,但是課程會有一個主進度在跑,讓學生衡量自己是超前還是落後。
第二點的話這個就難講了,有可能是這樣沒錯,但也有可能課程放緩,學生培養起學習的習慣以後就比較不會有這種問題,這看起來可能要試了才知道。
我的課程收費方式是以最後找工作時拿到的最好的 offer 月薪 * 1.5 來計價,假設月薪是 40k,學費就是 40k * 1.5 = 60k,會這樣做的初衷有兩個,第一點是讓你知道我跟你站在同一陣線,你薪水越高,我就賺越多,反之亦然;第二點是你拿到的薪水越高,代表我的課程對你越有幫助,所以應該多付我一點。
國外的很多培訓班也都是這樣的收費方式,但背後比較多應該是有關第一點。關於第二點其實我後來想一想覺得有點奇怪,第一個奇怪的點是當學生薪水高到某個程度,我其實會覺得我不該收那麼多,因為我覺得我的幫助沒有到這樣。假設學生找到一個六萬的工作,依照現行制度學費就是九萬,但我覺得這六萬有大部分都是因為學生自身,跟我的課程不是百分之百相關。
所以之後可能會加入個上界之類的,例如說最高就是 7 萬,超過我也只收 7 萬。奇怪...怎麼有人還會嫌自己拿太多錢XD
第二個奇怪的點是,有了薪水當作衡量之後,這似乎就變成了一個比較的標準。六萬的人比五萬的厲害,五萬的比四萬的厲害...怎麼想都覺得怪怪的,這跟以前學生時期時 100 分的學生比 90 分的學生的優秀似乎差不多。「成績比較好」或是「薪水比較高」這幾點的確是事實,但當我們拿這些東西來比較時,有時候似乎會錯把某個面向的價值看作全部。
意思是,好像 100 分的學生就是比 90 分的厲害,不只是成績,而是整個人就比較厲害。而且在成績跟能力不一定是成比例的關係,因為成績是反映在考試上,而考試不一定能反映能力;就像薪水也是反映在面試上,但面試不一定能反映能力,你可能工作起來超級強但面試超級弱,或是相反的 case 可能更多。
我在程式相關問題一網打盡:談自學、轉職、出國、職涯、教學、補習、騙錢、產業以及努力寫過一段:
我也不會說什麼你沒學程式就是魯蛇,來這邊轉職成工程師就可以變為人生勝利組。不是這樣的,寫程式沒有比較高尚,職業跟薪水不是讓你拿來做比較的,比起這些無謂的比較,找一份讓你能開心的工作比較實在。 如果你寫程式感到開心那當然很好,如果是為了錢想要轉職成工程師那也可以,因為錢可以讓你覺得開心。可是工程師這個職業跟其他職業都一樣,沒有高下之分,沒什麼好比的,人比人,氣死人;蛋糕比蛋糕,氣死蛋糕。想當工程師也很好,不想當工程師也很好。
我自己說了不要比,可是偶爾沒注意到的時候卻又落入了這個比較的巢臼,戒之慎之。
今天看到 ptt 上面財報狗的徵才文,裡面附了一些文件,這篇滿有趣:如何與團隊成員有效溝通
以後我也應該來寫篇:如何與老師溝通,然後裡面列一些可以跟我討論的事項以及提問注意事項等等,應該也滿有趣的。
突然發現很久沒寫書摘系列,感覺這本可以快速看完一下,會給之後規劃課綱一些靈感 今天摘的是第二章:學生應該學習什麼樣的知識
這一章也很有趣,大家對於教育都會強調要讓學生思考,可是在思考前其實還有一個先備條件,那就是知識。你必須先有事實型的知識,才能夠思考。
書裡面提到了一大堆的例子,佐證了在閱讀時有沒有背景知識會對於理解差異很大,有背景知識的話閱讀理解能力會高很多。
背景知識對於閱讀理解的幫助:
總之呢,這整章就是在提醒大家事實型知識的重要性。
回想我的教學,其實有些作業就是在學生背景知識不足下的狀況讓他們寫,導致時間拉得很長。課綱之後可以針對這部份做加強,在前期務必讓他們先擁有相關的背景知識,這樣理解應該會順利很多。
mv 版的音質滿差的,貼別版的:石康軍-火光 高音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mr2Nxkq5bw
The text was updated successfully, but these errors were encountered:
No branches or pull requests
關於速成
今天突然想到一個關於速成的問題,突然想到為什麼要求學生全職參與的班級如果時間越短越好,因為學生除了要付出時間成本以外,在全職參與的那一段時間其實是沒有任何收入的。
如果是六個月,代表學生六個月都沒有收入。想一想其實是一件可能會造成滿多人經濟壓力的問題,再加上有些培訓班先收費,收個八萬十萬的對學生來說又是一筆可觀的支出。
我以前都只想到學生需要付出時間,卻忘記了在這段期間內可能對某些人來說是會有經濟壓力的。
進度
第三期的進度會比第二期放緩滿多,直接怒增加兩個月變成六個月都在學習,原因是第二期眾多學生根本上,進度形同虛設,而且再多加一點時間的話,中間有幾週可以給大家複習,其實是件好事。
但這樣子的調整其實我擔心的後果有兩個:
第一點的話我在想好像不一定要綁學生進度,反正第三期會變成全影片教學,等於說是加強版的線上課程,自己可以調配進度,如果真的天生神力也可以三個月修完全部課程我也沒意見,沒有必要規定大家進度都一樣,但是課程會有一個主進度在跑,讓學生衡量自己是超前還是落後。
第二點的話這個就難講了,有可能是這樣沒錯,但也有可能課程放緩,學生培養起學習的習慣以後就比較不會有這種問題,這看起來可能要試了才知道。
以價值來衡量
我的課程收費方式是以最後找工作時拿到的最好的 offer 月薪 * 1.5 來計價,假設月薪是 40k,學費就是 40k * 1.5 = 60k,會這樣做的初衷有兩個,第一點是讓你知道我跟你站在同一陣線,你薪水越高,我就賺越多,反之亦然;第二點是你拿到的薪水越高,代表我的課程對你越有幫助,所以應該多付我一點。
國外的很多培訓班也都是這樣的收費方式,但背後比較多應該是有關第一點。關於第二點其實我後來想一想覺得有點奇怪,第一個奇怪的點是當學生薪水高到某個程度,我其實會覺得我不該收那麼多,因為我覺得我的幫助沒有到這樣。假設學生找到一個六萬的工作,依照現行制度學費就是九萬,但我覺得這六萬有大部分都是因為學生自身,跟我的課程不是百分之百相關。
所以之後可能會加入個上界之類的,例如說最高就是 7 萬,超過我也只收 7 萬。奇怪...怎麼有人還會嫌自己拿太多錢XD
第二個奇怪的點是,有了薪水當作衡量之後,這似乎就變成了一個比較的標準。六萬的人比五萬的厲害,五萬的比四萬的厲害...怎麼想都覺得怪怪的,這跟以前學生時期時 100 分的學生比 90 分的學生的優秀似乎差不多。「成績比較好」或是「薪水比較高」這幾點的確是事實,但當我們拿這些東西來比較時,有時候似乎會錯把某個面向的價值看作全部。
意思是,好像 100 分的學生就是比 90 分的厲害,不只是成績,而是整個人就比較厲害。而且在成績跟能力不一定是成比例的關係,因為成績是反映在考試上,而考試不一定能反映能力;就像薪水也是反映在面試上,但面試不一定能反映能力,你可能工作起來超級強但面試超級弱,或是相反的 case 可能更多。
我在程式相關問題一網打盡:談自學、轉職、出國、職涯、教學、補習、騙錢、產業以及努力寫過一段:
我自己說了不要比,可是偶爾沒注意到的時候卻又落入了這個比較的巢臼,戒之慎之。
如何與團隊成員有效溝通
今天看到 ptt 上面財報狗的徵才文,裡面附了一些文件,這篇滿有趣:如何與團隊成員有效溝通
以後我也應該來寫篇:如何與老師溝通,然後裡面列一些可以跟我討論的事項以及提問注意事項等等,應該也滿有趣的。
學生為什麼不喜歡上學書摘
突然發現很久沒寫書摘系列,感覺這本可以快速看完一下,會給之後規劃課綱一些靈感
今天摘的是第二章:學生應該學習什麼樣的知識
這一章也很有趣,大家對於教育都會強調要讓學生思考,可是在思考前其實還有一個先備條件,那就是知識。你必須先有事實型的知識,才能夠思考。
書裡面提到了一大堆的例子,佐證了在閱讀時有沒有背景知識會對於理解差異很大,有背景知識的話閱讀理解能力會高很多。
背景知識對於閱讀理解的幫助:
總之呢,這整章就是在提醒大家事實型知識的重要性。
回想我的教學,其實有些作業就是在學生背景知識不足下的狀況讓他們寫,導致時間拉得很長。課綱之後可以針對這部份做加強,在前期務必讓他們先擁有相關的背景知識,這樣理解應該會順利很多。
本日歌曲
mv 版的音質滿差的,貼別版的:石康軍-火光 高音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mr2Nxkq5bw
The text was updated successfully, but these errors were encount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