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金三银四,线下面基和线上反馈,意外解答了不少职场新人的困惑。结合我去年疫情期间的自我反思,和阅读到的大神建议,提炼 30 条经验分享如下:
- 选工作优先级:兴趣 > (对你中长期个人目标有贡献的)经验积累机会 > 薪资待遇
- 诚实 > 自驱力/使命感/目标意识/野心 > 学习力(信息素养比重最高) > 职业度(执行力比重最高) > 经验
- 展现你的热情。想想平时什么是即便不给你工钱,你也原意做的。企业家喜欢容易被剥削的员工,特别是被心甘情愿剥削而毫无怨言的。
- 挖掘你工作岗位和个人兴趣的结合点。杰出创意诞生于两个领域的接壤处,杰出人才脚踏在两位巨人的肩膀上。
- 现在就开始拾起 3 个长期通用的复利技能:统计学,编程,文笔。
- 做工作笔记。它们是你玩职场这个游戏的存档,多去读取它,载入现成的装备经验。
- 芒格建议,如果没有天赋,就尽量选择「慢能力」的行业,这样你才有机会通过日复一日的积累做到优秀。
- 逃离沉船。如果同时身处坏赛道、腰部公司、边缘岗位,果断换。
- 用斯多葛主义的悲观思考:如果我年底就会被辞退,从现在起我做什么,能够提升明年跳槽的成功率?然后用接下来的时间补齐技能履历。
- 选择领导/同事的「机场测试」——如果我们乘坐的航班延误,我是否愿意跟这个人一起在机场等候?
- 对办事产出极度有用、对领导情绪极度有用、对维系公司极度有用,这三个「有用」中有一个技能点满,就不太至于被淘汰。
- 准备好符合你履历的 3 个万能故事。它们能像乐高积木一样,套用组合到个人经验类的面试问题中,如「讲一个你遭遇困境的经历」「讲一段让你印象深刻的合作关系」。
- 如果加入创业公司,谈薪环节不要惧怕索要期权。雷军某次面试发现候选人不仅不愿意放弃外企的薪水,还特别在意自己一年休假的天数,对股票和期权却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让雷军最终放弃,因为代表对创业成功与否不在乎,只是打工心态。
- 量化你的个人价值。如果你能环环相扣逻辑缜密地大致估算出你能为公司创收的价值,你就大胆地开个好价。
- 不要路径依赖,妄图找个不喜欢的工作先过渡。想清楚最佳结合点,一步到位。例如:缺乏 to C 经验的 to B 产品经理,如何跳去 to C 公司?我的解答:找个 freemium 模式的商业公司,例如 LinkedIn、Dropbox,他们靠 to C 免费,靠 to B 收费,既可以帮你累积 to C 经验,还亟需你既往的 to B 经验。
- 了解一下公司主营产品的利润率,算算是否能 cover 成本。这个经济大环境下,还在烧钱的公司,除非「市梦率」足够高,否则多半在寅吃卯粮。
- 「A blessing is also a curse.」过于丑、过于美、过于不会表达,和过于会表达都可能是问题。
- 租离公司近的房子。宁可用 30% 的额外租金成本,压榨出 30+% 的空余时间,用于自我提升。
- 别在一棵理想岗位的树上吊死,准别好 BATNA(best alternative to a negotiated agreement),也就是备胎。
- 谈判中,不在乎者恒赢。
想在上海结识以下兴趣爱好领域的朋友们跨界交流,欢迎自荐或推荐:
- 手帐达人
- 健身私教
- 脱口秀表演者
- 写字练字专家
- 备孕养娃专家
- Vlogger/YouTuber/Podcaster
- 桌游店/剧本杀店/密室店老板
- 数字货币职业投资者
欢迎微信加我勾搭:ifanbing(注明你的身份和来意,才有可能通过哈)。
-
我们要着力发展新能源市场? 原因很简单,在过去中国的汽车市场当中,占整个汽车成本比比较高的,是众所周知的发动机。 从 80 年代后期,我们叫做用市场换技术,我们打开市场引进了非常多全世界著名的汽车生产企业,跟我们成立合资厂,目的是消化吸收并完成自主创新的关键技术,指的就是发动机技术,加上动力总成。发动机和动力总成,在一辆燃油车里的成本占比大概是 15~20%。 —— via 《新能源车为什么这么热?长期好不好?》
// XDash:90 年代伊始,我们开放市场换技术;2001 年,我们加入 WTO 拥抱外商资本和技术的涌入;2010 年前后,苹果手机在中国的产线托举起一批国产安卓手机的崛起;如今,我们给了特斯拉大幅度优惠政策,一批国产电动车嗷嗷待哺。十年一轮回,历史总在押韵。
-
Coinbase 拥有 4300 万经过验证的用户(截至 2020 年 12 月) ,高于 2019 年的 3200 万。客户获取成本(CAC)低至惊人的 5.15 美元。如果我们想想 Coinbase 在金融机构中所处的位置——从 Square 这样的数字化移动服务到摩根大通(j.p. Morgan)这样的传统银行——那么 Coinbase 似乎更接近数字化移动终端。这种灵活的、以软件为中心的商业模式意味着,Coinbase 的利润将随着收入规模的扩大而呈指数级增长(它们很可能因建立交易所基础设施而产生高固定成本,但每个新增用户的边际成本较低)。 —— via 《Is Coinbase Really Worth $100B?》
// XDash:Coinbase 准备直接上市。财报数据可以看看。
-
在一篇名为《基于 LRFM 模型的网贷平台借款用户分类研究》的论文中,作者将网贷用户分为了三类。第一类用户借款交易频繁、借款金额大,对于平台的贡献度、忠诚度高,重复借款的可能性较大,占总体用户数量的 16.9%。 第二类是不确定型用户,长时间未在平台进行借款行为,具有流失倾向,占总用户数量的 48.9%,却仅带来 10% 的收益,属于「劣质」用户。 第三类是活跃用户,在平台交易时间较长,操作频率高,但为平台创造的利润较少,说明经常借款,但选择平台更谨慎,占总用户数量的 34.3%。 —— via 《那些被网贷拖垮的年轻人》
// XDash:我没去详细考证这篇论文的数据来源、统计口径、计算方式。仅从这个大致的比例看,跟我认知中的银行金融、P2P、交易所类,基本的格局构成是吻合的。
-
一罐曾经获取了超过 400 万 00 后用户,我的结论是:不要去碰 00 后社交市场。 因为画像单薄,对话单调,很难驱动关系升级,用户易来易去,监管风险还特别大——别说怪叔叔了,好奇心也会勾引未成年人追逐 sex 题材。 实际上,只有 sex 才能对未成年人社交带来长久的黏性(被封杀的那几款社交产品死得不冤)。否则玩法的新鲜感过去,又没有形成关系链,他们就会投入下一款新鲜的社交产品,或是回到关系链成熟的 Qzone 里。 —— via 《少年社交,青年社交与成年社交》
// XDash:近年所谓的第二波社交创业浪潮,不过是新一批的需求端(也就是那些无处安放荷尔蒙的年轻韭菜)逐渐成长起来;这并不意味着是供应端的机会。打着自创的新理念、卖着「老一辈产品人/投资人不懂新一代年轻人」的 FOMO、整着诡谲的 UI 的花活儿,开发出来的 99.99% 是荷尔蒙的导管,最终都导流沉淀到腾讯系的容器。
-
吴孟达之于香港影坛,之于我们曾经历过的昨日世界,还有着另一番意义。与周星驰渐行渐远的 20 年,也是香港影坛渐渐没落的 20 年,从更大时空的视域看过去,也是我们周遭的世界历经上世纪 90 年代的欢快热闹、世界大同,重新归于保守和分裂的过程,周氏喜剧曾试图消解和调侃的那个世界,似乎在这个星球的四处都在变换面孔卷土重来。 —— via @《人物》杂志
-
1962 年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范式转移的同时,引入了一个重要的概念——「不可比性」(Incommensurability)。 恰好,这也是泡沫的重要特征——「这次不一样」。无论是乐视、还是亚马逊、抑或刚诞生的 iPhone,均声称自己无法用传统的思维理解。 —— via @帅呆的CC
-
毛教员当年把《资治通鉴》看的起毛边,注释写的密密麻麻,本质上就是这把这些个剧本都读透了,对方一抬手就知道要打什么牌。 —— via @FoYaoTiaoQiang
-
一个女生朋友说「护肤是玄学,超过自己的经济能力的护肤品女生才觉得有用」。 —— via @范阳
-
文文负责的一项工作,叫做:黑天鹅清单。 什么是黑天鹅清单? 不管你怎么万事俱备,总会有第一万零一件,怎么都没想到的事会发生。而一旦发生,前面的一万件事,就会毁于一旦。这就是黑天鹅事件。文文的工作,就是把黑天鹅事件列个清单,然后做好预案。 —— via @刘润
-
经友邻推荐发现了一个逆天书库 Worldmiao, https://www.worldmiao.com/ 据说是北大学生做的,整合了 Google Books、Library Genesis、Open Library、eBook Databases、Z Library、Memory of the World 等常用书库,有这一个就够了。 —— via @douban_read
-
每当游戏版本更新,如果我擅长的角色被增强,这就像是长期看好的股票,即将有一波上升浪;如果被削弱,则像是长期看好的股票,即将被市场低估,我反而更开心:我知道我仍能凭借对它的熟悉,轻松战胜市场,加倍打击对手。(有感于风暴英雄新补丁加强阿塔尼斯) —— via @XDash
-
在我的领域里,最好的人的一个共同特质是,他们极其清晰地知道自己在玩一个什么样的游戏。同时每过一段时间,他们都会重新全盘地思考自己的游戏。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反复思考自己并不擅长,或者并不想玩怎样的一个游戏。 —— via @VicodinXYZ
-
根据我的计算,地球上的新冠病毒大约有 20 万亿个。每个病毒的半径假设为 50 纳米,那么体积为 523,000 立方纳米。如果把它们放在一起,所有的新冠病毒仍然无法填满一个易拉罐。 —— via @阮一峰》
-
在入场做这家公司之前,我看过两遍《毛选》,包括千里迢迢从香港带回来的第五卷(这被广大装逼犯们用来界定一个人读的毛选是否够全)。 —— via @AlphaGirl
-
新近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在阅读一个篇幅约三十页的故事时,较之于通过 Kindle 进行阅读的受试者,那些拿着纸质书阅读的受试者,不仅能够更准确地排列整个故事中主要情节的先后顺序,而且能够更准确地回忆起具体细节出现在三十页书的哪一部分。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是,阅读纸质书时,双手感知到的物理变化是与故事进程相伴着发生的,而在阅读电子书时,却不存在除视觉之外的其他感觉线索来辅助我们记忆故事内容。 对于故事类的书来说,两种阅读介质在阅读理解上的差异已经算小的了。—— via @《〔读库〕纸质书何以延续至今》
-
反人性的做不大,比如代餐;但把反人性变成督促反人性的就能做大,比如 K12 和托福 GRE 培训班。 —— via @彭萦
-
Never share a foxhole with anyone braver than you are. 永遠別和比你衝動的人買同一隻股票。 —— via @LeiCapital
-
哥大的这个开放教材项目收集了七百万份英文教纲中的参考书目教材并可视化成了知识图谱,可以看全学科的概况及哪些书被课程引用的最多,适合作为探索新领域的指南,资料数排前三的学科是商科、教育跟文学,这个巨大的网络大概就是人类教育的主动脉了,不过仅限于英文,因为其中文下排第一的书是《中文听说读写》。 —— via @《统计月读(2021 年 2 月)
- 读书:《生活的艺术》by 林语堂:推荐度:★★★-。我先是顺序阅读此书,感到低于预期;于是专门跳到几个我熟悉命题的论述,连呼 bullshit。需认识到:林语堂作为一名有留洋背景+文采功底,但极度孤芳自赏的直男,笔下的思想是有强烈时代局限性的。时过境迁,而今诸多论点已不合时宜,再看怎么推论出来的?凌乱的论据,孱弱的逻辑,迂腐的引述。私以为,不必因其盛名而盲从此书。
- 日剧:《重版出来!》:推荐度:★★★★+。好好看啊!为啥我现在才补! 我对漫画的喜爱+对出版行业的好奇,加起来不就是漫画编辑部的日常嘛。仿佛看到了当年负责我书的编辑们忙碌而元气的身影。
- iPhone 12 Mini 256GB。续航号称捉急,但我都随身带两台手机,无感知,所以还是真香。
- PressReader 会员试用。收录国外主流杂志电子版,200rmb/月畅读。还在评估是否长期续费+吐故纳新,因为我感觉每周的待读列表已经快饱和了。
- 上海静安某恐怖主题密室《最后的返校日》:周日下午呼朋引伴玩个密室。玩前看点评写的是微恐项目,实际体验中,队友给吓出了心跳过速、胃痉挛(监控截图我发在推特),遂半途认怂保平安。最后复盘,店家说他们家的「微恐」相当于别家的「极恐」,之所以写微恐,是怕玩前就给大家太大心理压力。(这难道不算虚假宣传吗)
- 产品沉思录 by @少楠:不仅仅是一个付费邮件组,还是一个精挑细选的资料库:每周一的邮件更新(至少四篇主题内容推荐,查看往期)+产品沉思录精选全部内容访问权(近百篇内容,数十个大专题)+会员内部资料库访问权(如张一鸣、张小龙、figma、Slack 等资料库)+历史所有邮件的访问权+VOYAGER Club 会员俱乐部不定期福利。点击订购
- Patreon 会员支持:$1-3/mo,会员有资格每页给我布置命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