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怎样成为快速阅读的高手(上) #75

New issue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Open
chencl1986 opened this issue Jun 25, 2019 · 0 comments
Open

怎样成为快速阅读的高手(上) #75

chencl1986 opened this issue Jun 25, 2019 · 0 comments

Comments

@chencl1986
Copy link
Owner

阅读更多系列文章请访问我的GitHub博客

现在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书籍的数量也是不计其数。

我们不仅要在海量的书籍中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书,更要学会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掌握它的核心思想。

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个变化越来越快的世界。

因此,掌握一套快速阅读的技巧,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为什么要读书?

要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其实最先要弄清楚的问题是:为什么要读书?

读书是为了拓展人生边界

人们通常的做法是根据经验来认识世界,但人的一生十分短暂,能够遇到的人,经历的事都十分有限。但仅仅依靠经验认识世界,无疑是将认知局限于自己的人生之内。

当然如果一个人的一生都局限在一个与世隔绝的村庄中,他个人的经验也许足够应付他的生活。

但身处信息时代的我们,无论你是生活在天涯海角,都难以避免地被卷入了整个时代的浪潮中,我们每个个体的经验完全无法应对如此复杂的世界。

因此我们需要读书,从书籍中吸取别人的人生经验,让我们能够拓展自己的人生边界,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

读书如何拓展我的认知

有一次和我爸聊天,谈到股票投资,他说到他有位朋友从90年代开始炒股,到现在已经有千万资产。

相信每个人的身边都有一些“股神”,曾经在投资中获得过数倍收益,这也许会让人无比羡慕。

但如果我们能够把目光看的更宽广一些,就可以看到我们穷极一生可能都无法获得的人生经验,从而更加理性地看待这些事。

这就需要提到一本书,名叫《股票做手回忆录》,这本书是杰西·利弗莫尔(Jesse ivermore)的传记小说。

杰西·利弗莫尔出生于1877年,在1999年《纽约时报》发起的公众投票中,他高票当选为“百年美股第一人”。

排在他之后的有股神巴菲特、金融哲学家索罗斯,以及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等人。

他小学毕业,14岁拿着5美元入市,15岁赚到1000美元,29岁成为百万富翁,52岁赚了1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上百亿美元。

也许你会觉得等着他的就是成为世界首富,但5年后他就破产了,之后在63岁开枪自杀,死后名下财产约为500万美元,财富比巅峰时期缩水95%。

知道了世界上还有这等天才,以及他那跌宕起伏的一生,我们自己和身边人的人生经验,简直不值一提。

如果我们能够从书中学习到这些别人用一生换来的经验教训,我们在面对生活时,就会多一分从容。

快速阅读的三个误区

也许你有听过一些快速阅读的说法,比如“一目十行,全脑速读”。但由于我们受到大脑硬件的限制,是很难做到这类速读的。

法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教育神经科学家斯坦尼斯拉斯·迪昂在《脑与阅读》一书中,反驳了一些人们对于阅读的错误认知。

“影像阅读”或“照相记忆”可以实现高效阅读

人们有一种错觉,会认为自己的视觉就像是相机拍照一样,记录到了每个细节。

但人眼只对注视中心哪一点感知最精细,而周围越来越模糊,眼睛不是照相机,无法将看到的东西都记录下来。

眼睛看到文字时,只有视网膜中央的一块被成为“中央凹”的区域,才有足够的分辨率,从而让人看清楚书上很小的字。

因此,在看书时,人的目光要不断地在书上扫描,看起来像是一个快速移动的放大镜,目光停下来时,人只能认出一两个词。所以,“照相记忆”在硬件上就无法做到。

“全脑阅读”可以实现一目十行

阅读既然是一个不断扫描的过程,眼球就要在整个过程中不断移动,用视觉中最敏感的区域来“扫描”文本,只有这个区域才能识别文字。

但人的目光不是运输不听的移动,而是一步一步地移动,被成为“眼跳”。

虽然可以通过训练,优化眼跳模式,但根据视网膜的构造,大多数人每分钟读到四五百个词后,就很难再提升了。

因此,眼睛的跳动,限制了我们的阅读速度。

“全脑阅读”可以结合左右脑运作提升阅读速度

阅读涉及到两个相互连接的脑区,分别为物体识别系统和语言回路,这两个脑区在婴儿时期就已形成。

也就是说,所有人负责阅读的脑区都是一样的,“普通人用左脑阅读,厉害的人左右脑都用,或者右脑比较发达”的说法是不靠谱的。

什么是快速阅读

我们希望掌握的快速阅读方法,是让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也就是平均两三个小时之内浏览完一本三四十万字的书,同时能够提炼、抓去、总结出其中重点内容。

如果我们阅读的是非虚构类书籍,那么阅读并不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这类书的阅读像跑步一样,需要很强的主动性,需要耗费大量脑力,因此阅读时间不应过长。

从经济的角度,买书花掉的几十元钱,其实并不是一本书最大的成本。你在读书过程中花掉的时间,及其机会成本,才是你最昂贵的成本。

要想让读书的收益最大化,就应该尽量降低时间成本,快速找到一本书的最大价值点。

快速阅读是一项只要掌握方法,通过训练就能够掌握的技能。它能够让你和书本的关系,从集邮式、完成任务式的关系,变成帮助式、陪伴式的关系。

今后在写文章,做演讲,甚至是聊天中,这套技能也会很好地提高你的表达质量和效果。

在开始快速阅读之前,我们需要摆正对待阅读的心态。

摆正阅读的三个心态

开始有效阅读,调整阅读心态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我们将从以下3方面说说调整心态的要点:

  1. 丢掉对书本的敬畏感。

  2. 有些书只需要速读。

  3. 即使要精读一本书,也要先速读一遍。

丢掉对书本的敬畏感

我们通常的认知是,读书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塑造价值观。你会因此对书产生敬畏感,认为书里的一字一句都是宝,必须逐字逐句地阅读。

但真的是这样吗?要丢掉对书本的敬畏感,就要思考以下一些问题:

  1. 每一本书都是在某个社会背景下写成的,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整体背景知识的局限,另外作者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并不是每本书都有价值。

  2. 书本的翻译可能会有问题,将其他文字转化为汉语,难免有一些语意的丢失。

  3. 作者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提出了一个当时的问题,或者是针对当时问题的解决方案,而现在这个问题可能已经不存在了,你就会看不懂作者为何关心这个问题。

  4. 有的作者为了凑字数,把一堆材料修修改改编著成一本书,将一个事情翻来覆去地说,故意营造一种重要感。

  5. 有的作者连自己想要表达什么都不清楚,只是不顾读者感受地自顾自地表达,让人不知所云。

  6. 也有可能一篇文章就能说清楚的事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信息过于冗余,最终变成了一本几百页的书。一本非虚构类的畅销书,可能80%的内容都是在堆积材料,只有20%是作者的观点和思考,只有1%的内容对你有启发。当然只要能有收获,哪怕只有1%也足够了。

这并不是说书不重要,只是我们要摆正心态,不用跪在书面前,而是要有选择性地吸取其精华,让它成为自己成长的养料。对于糟粕要果断舍弃,美好的事物那么多,要学会提高自己的效率,不要在无意义的事情上浪费时间。

有的书只需要你速读

读书的速度其实不是关键问题。有的书或者书中的有些部分,需要深入思考才能理解,阅读速度自然很慢。这时候你会仔细琢磨,还会充分联想,还会有所领悟,这些都会让你有所收获。

但有些书可能包装得很好,讨论的主题,作者的背景,网友的评论看起来也都不错,结果有用的内容很少,一篇文章也能说清楚,遇到这种书自然要快速翻完。

另外有一些经典的老书,名气很大,写得也很好,但作者讨论的问题现在已经不存在。或者有一些概念前些年提出来很有启发,但现在提出来就已经过时了。

因此,对于一些可能名气大,但营养有限的书,可以为了满足好奇心去看看,但没必要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也就是说,很多书你是需要绕过去的。

速读也是精读前的一个环节

如果遇到一本值得精读的好书,在精读之前还是需要快速浏览一遍。

这里说的速读,并不是让你单位时间能够看到更多的字,而是单位时间内看的字更少,更加抓住要点。

一本书是可以像快进看电影一样快速浏览完的,普通的阅读是撒网捕鱼,只能将网做得越来越大,尽量一网撒下去就捞到更多的鱼。而快速阅读就像用鱼枪,一次瞄准一条,而且只瞄准最大的那一条。

而且快速阅读的方法是用来读非虚构作品的,像小说这样的虚构类作品,自然不能放过细节。

快速阅读的优点是,先浏览一遍帮助自己建立知识地图,降低理解书的难度,更能激发出你的问题和好奇心。

有了问题和好奇心,就可以带着它们像查字典一样,去书中找答案,阅读效率会提高很多。

一本书最大的价值不是给出了答案,而是提出了一个好问题。有了一个问题,书中的内容就成为了解这个问题的部分资料,你还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寻找更加全面的答案,最终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知识网络。

小结

通过这篇文章,你已经了解了以下一些内容:

  1. 读书对人生的意义

  2. 快速阅读的误区

  3. 什么是快速阅读

  4. 摆正阅读的心态

现在,你已经能够做到与书平等相待,做好了开始阅读的准备,下一篇将会开始讲解“快速阅读三步法”。

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to comment
Labels
None yet
Projects
None yet
Development

No branches or pull requests

1 particip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