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read every piece of feedback, and take your input very seriously.
To see all available qualifiers, see our documentation.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摆正阅读心态之后,就可以正式开始阅读了,人的认知资源是很有限的,按照合理的阅读方式,可以提升你的阅读效率。
本文将为你介绍阅读三步法,以及其中的前两个步骤:评测、速读。
速读只是阅读中的一个环节,最有效的阅读不是一遍读完,而是读三遍:
第一遍,看主题,看口碑,确定一本书的价值,它是否值得阅读,此时视野要放大,离书的距离要远一些。
第二遍,用快进的方式整体浏览,看作者如何设置本书的结构,脉络是什么,哪里是铺垫,哪里是重点。
第三遍,挑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反复读,仔细琢磨,最后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输出。
这样读三遍看起来会花更多的时间,实际上会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第一遍阅读,就是评测和预判,也就是确定一本书是否值得看。
确定一本书是否值得读,分为两个层面:
这本书本身是否有价值,是不是一本好书。
这本书适不适合你。
那么,如何选择一本合适的书呢?有以下这些方法:
看主题。
一本书的书名、封面介绍,序言部分就可以获得这些信息。
序言并不像很多人认为的一样,都只是一些推荐的话,不值得一看。
其实序言通常是作者请一些有名气的朋友,或者是作者本人写的,是一本书的门面。
他们通常会很认真,这是他们对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的综述,把你看完能得到的东西写进去,序言会帮助你了解这本书。
出版社的宣传文案
虽然很多宣传文案都会过度吹捧,不过也可能会把书中提出的主题列出来,其中也会包括作者的信息。
你可以通过宣传文案看看自己对书的内容是否感兴趣,看看作者的背景,是否这个领域的资深研究者,作者靠谱的话,书一般也不会差。
跟着好作者选书也是一个好办法,如果你读了一位作者的书觉得很好,那么他写的其他书,或者他推荐的书,也值得一看。
书的目录
目录就是作者要讨论的内容和结构,也是之后阅读时需要反复看的地方,就像是穿过丛林时不能丢掉的地图。
看书评
上网看看别人是如何评价这本书的,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这一点接下来会详细分析。
通常对一本书的评价分为两种,一种是没有价值的,一种是有价值的,要将两者区分出来,重点使用有价值的书评。
没有有价值的评价一般分为两种:
单纯地好评
这种评价,有可能是读者很懒,或者是水平有限,无法总结出亮点。也有可能是读者根本没看懂,只是不明觉厉。
有些甚至是无法承认自己花时间看了一本烂书毫无收获,只能自我安慰说这本书挺好。
单纯的差评
这种情况一般只是评论这本书很烂,但不说烂在哪里,还有的负面评价是发泄式的,缺少有价值的内容。
简单来说,只要是单纯说好或不好,但却不给出理由的书评,都是没有价值的。
有价值的书评,一般会提供关于这本书的额外信息,能把它还原到它所处的社会大背景中,给出它的优缺点的论证。
例如,作者是在怎样的大背景下写出这本书的,这本书在同类书目中的地位如何,其他书的怎样的,这本书比起其他书有什么特别之处。
有关这本书作者所持的观点,有没有其他对立的观点存在,甚至能够推荐这本书的延伸阅读。
也有一些书评很有价值,能够激发你的好奇心,让你对这本书产生一探究竟的兴趣,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看评论不仅可以让你对一本书有一个大致的判断,还能激发出你的问题和好奇心,让你带着问题去书里寻找答案。
带着问题看书,就像一个寻宝过程,能够让你的阅读增加不少趣味性,同时看书不再是漫无目的。
第二遍阅读,就是用快进的方式看一遍,这个过程就要使用速读技巧。
通常人们的阅读习惯是从左往右,从上往下,一个字一个字,一行一行地阅读,这样的阅读方式不仅原始,而且会让人感到压力巨大,像是在完成一个艰巨的任务。
最好的做法是先浏览一遍,迅速地了解一本书的主题和框架,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这就要求你强制性地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
我们的阅读速度无法提高,经常是因为我们忘了快速浏览的目的,不自觉地在浏览时追求理解。
我们通常把看书成为阅读,但阅读虽然只是一个词,但其实它分为了阅和读两个动作,阅对应的是看,读对应的是听。
这两个动作其实有很大区别,看是视觉输入,就像是看一幅画,你不会按从上往下和从左往右的顺序看,而是一眼扫过。
读是听觉输入,这是线性的,你得按照一定顺序描述才能将它还原成一幅画。
速读就像是看一幅画,一眼看过去就能找到一大幅图的特征,知道里面画的是什么。虽然你不知道里面的细节,但没关系,能够了解特征就足够了。
所谓快速阅读,就是快速找出一段话的关键信息,直接跳过和忽略那些不重要的信息。
“语意单元推进法”是快速阅读的重要方法。
在写作非虚构类文章时,作者一般会先列个大纲,一个大纲包含很多条想说的事和想要表达的观点,每一部分内容都构成了一个语意单元。
我们在快速阅读的时候,就可以按照语意单元来理解,一个语意单元有时候是一段话,有时候是十几页,但关键是要能按照以语意单元为单位快速推进阅读,不拘泥于细节。
就像逛超市,超市里有很多个区域,卖电器的,卖生鲜的,卖零食的,第一次逛的时候只要弄清楚每个区域是卖什么的,不要扎到细分品牌中去。当按区域分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个超市中虽然东西琳琅满目,但其实很好辨认,下次去的时候,只要按照头脑中已经有的地图,直接去相应的区域就可以。
例如一个故事的开头,作者都要烘托一下气氛,引出他想要表达的观点。例如是如何发现这个问题的,做了哪些工作,对他产生了哪些影响,最后烘托出他观点的重要性。这些所有烘托气氛的描述,就是一个语意单元。
以语意为单位阅读并不是阅读的自然状态,要掌握这个技巧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注意关键词的位置
大多数段落的中心句一般在第一段的第一句话或最后一句话。
还要注意表示转折的关联词,比如“但是”、“然而”、“不过”等等,后面经常会跟着一段话的中心句。
除此之外,还要对名词和动词格外敏感,抓住这些词,就能抓住中心句的主语和谓语,从而了解一段话的中心意思。
最后,小标题和作者重点标出的黑体字,也是重点要看的地方。
一边快速阅读上面提到的重点部分,以便在脑海中勾勒出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意图。
要不断思考几个问题:作者为什么怎么写?他想证明什么?他想表达什么?这样就不会陷入杂乱无章的细节中去了。
如果在构思过程中被细节转移注意力,导致阅读速度变慢,可以尝试用简单的思维草图,记录关键信息,理清思路,避免纠缠于作者的细节描述。
当然两三个小时的时间,你很可能记不住书中的很多细节,但是可以理清一本书的脉络,这本书主要讲了哪些内容,是如何布局的,哪里是重点,哪里可以忽略,哪个问题主要在哪个章节中论述,每个章节中是否有逻辑关系,是并列结构还是递进结构,对于这些问题作者有没有给出确定的结论。在快速阅读之后,这些都会在你脑中被勾勒出来。
你不一定要按照顺序快速阅读,可以经常来回翻看,这样可以帮你理清思路,因为作者通常会把总结性段落放在最后。
以语意为单位快速阅读的目的其实就是在找重点。
作者举的例子不算重点,例子通常是为论点服务的。而论点不一定算重点,如果论点是众所周知的常识,则可以直接跳过。
你也不需要看到作者开始按1、2、3罗列观点就开始划线,那只是作者的逻辑。
你需要的是按照自己的逻辑,把握一本书中对你来说最重要的知识点。
在速读中,需要注意寻找以下三类重点:
你不认识的概念
作者会用一个新词解释一些常见现象,这个概念对读者来说可能很新,作者会围绕这个概念给出一个解释,这就是重点之一。
当你进入一个陌生领域时,会有很多概念等着你弄明白,这些新概念对你来说都是重点。
但并不是所有的新词都有意义,有些只是将一些概念换了个包装而已,你要学会分辨它们。
你不够重视的旧概念
有一些你已经认识的概念,由于太常见,或者你以为自己已经很了解,因此你很容易忽略它们,而作者将它们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让你重新对它们重视起来。
等待替换的概念
作者为一些常见的事物提供一个全新的观察角度,试图用他的论证说服你,你以前的某些观念是错误的、片面的,是需要被重新解释的。
这三类重点其实都是一些概念,通过它们可以将整本书连接成一个知识体系,最终与我们自己的知识体系相连,最终优化我们自己的认知。
完成第二遍阅读之后,对书中的内容,我们会了然于胸,作者的写作框架变得十分清晰,哪些地方需要精读也心里有数了。
我们的第一遍阅读,主要目的是为一本书做评测,你需要注意两点:
重点关注书的序言、目录、宣传文案,序言和宣传文案可能会过度吹捧,当你还是能从中提取到有用信息,判断书的主题和价值。
要注意区分好坏书评,重点关注那些给出知识增量的书评。
第二遍阅读就是快速阅读了,你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快速阅读的目的是了解书的主题和框架,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背景,你不需要关注细节,而是重点要勾勒出一本书的结构和脉络,你需要用视觉输入代替线性的听觉输入。
以语意为单元进行浏览。注意结合关键词,勾勒出作者的写作思路、意图、框架,你可以来回翻看,但不要陷入细节中。
注意通过概念寻找重点,作者可能会提出新概念,审视旧概念,以及替换概念。
完成了评测和速读,就要进入精读环节了,而能够进行输出,才是阅读成果的最好检验,下一篇将重点解读一下精读环节。
The text was updated successfully, but these errors were encountered:
No branches or pull requests
阅读更多系列文章请访问我的GitHub博客
摆正阅读心态之后,就可以正式开始阅读了,人的认知资源是很有限的,按照合理的阅读方式,可以提升你的阅读效率。
本文将为你介绍阅读三步法,以及其中的前两个步骤:评测、速读。
阅读三步法:评测、速读和精读
速读只是阅读中的一个环节,最有效的阅读不是一遍读完,而是读三遍:
第一遍,看主题,看口碑,确定一本书的价值,它是否值得阅读,此时视野要放大,离书的距离要远一些。
第二遍,用快进的方式整体浏览,看作者如何设置本书的结构,脉络是什么,哪里是铺垫,哪里是重点。
第三遍,挑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反复读,仔细琢磨,最后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输出。
这样读三遍看起来会花更多的时间,实际上会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评测是为阅读蓄力
第一遍阅读,就是评测和预判,也就是确定一本书是否值得看。
选择“对”的书
确定一本书是否值得读,分为两个层面:
这本书本身是否有价值,是不是一本好书。
这本书适不适合你。
那么,如何选择一本合适的书呢?有以下这些方法:
看主题。
一本书的书名、封面介绍,序言部分就可以获得这些信息。
序言并不像很多人认为的一样,都只是一些推荐的话,不值得一看。
其实序言通常是作者请一些有名气的朋友,或者是作者本人写的,是一本书的门面。
他们通常会很认真,这是他们对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的综述,把你看完能得到的东西写进去,序言会帮助你了解这本书。
出版社的宣传文案
虽然很多宣传文案都会过度吹捧,不过也可能会把书中提出的主题列出来,其中也会包括作者的信息。
你可以通过宣传文案看看自己对书的内容是否感兴趣,看看作者的背景,是否这个领域的资深研究者,作者靠谱的话,书一般也不会差。
跟着好作者选书也是一个好办法,如果你读了一位作者的书觉得很好,那么他写的其他书,或者他推荐的书,也值得一看。
书的目录
目录就是作者要讨论的内容和结构,也是之后阅读时需要反复看的地方,就像是穿过丛林时不能丢掉的地图。
看书评
上网看看别人是如何评价这本书的,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这一点接下来会详细分析。
如何正确参考书评
通常对一本书的评价分为两种,一种是没有价值的,一种是有价值的,要将两者区分出来,重点使用有价值的书评。
没有价值的评价
没有有价值的评价一般分为两种:
单纯地好评
这种评价,有可能是读者很懒,或者是水平有限,无法总结出亮点。也有可能是读者根本没看懂,只是不明觉厉。
有些甚至是无法承认自己花时间看了一本烂书毫无收获,只能自我安慰说这本书挺好。
单纯的差评
这种情况一般只是评论这本书很烂,但不说烂在哪里,还有的负面评价是发泄式的,缺少有价值的内容。
简单来说,只要是单纯说好或不好,但却不给出理由的书评,都是没有价值的。
有价值的书评
有价值的书评,一般会提供关于这本书的额外信息,能把它还原到它所处的社会大背景中,给出它的优缺点的论证。
例如,作者是在怎样的大背景下写出这本书的,这本书在同类书目中的地位如何,其他书的怎样的,这本书比起其他书有什么特别之处。
有关这本书作者所持的观点,有没有其他对立的观点存在,甚至能够推荐这本书的延伸阅读。
也有一些书评很有价值,能够激发你的好奇心,让你对这本书产生一探究竟的兴趣,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合理使用书评
看评论不仅可以让你对一本书有一个大致的判断,还能激发出你的问题和好奇心,让你带着问题去书里寻找答案。
带着问题看书,就像一个寻宝过程,能够让你的阅读增加不少趣味性,同时看书不再是漫无目的。
速读就是找关键信息
第二遍阅读,就是用快进的方式看一遍,这个过程就要使用速读技巧。
用视觉输入代替线性输入
通常人们的阅读习惯是从左往右,从上往下,一个字一个字,一行一行地阅读,这样的阅读方式不仅原始,而且会让人感到压力巨大,像是在完成一个艰巨的任务。
最好的做法是先浏览一遍,迅速地了解一本书的主题和框架,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这就要求你强制性地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
我们的阅读速度无法提高,经常是因为我们忘了快速浏览的目的,不自觉地在浏览时追求理解。
我们通常把看书成为阅读,但阅读虽然只是一个词,但其实它分为了阅和读两个动作,阅对应的是看,读对应的是听。
这两个动作其实有很大区别,看是视觉输入,就像是看一幅画,你不会按从上往下和从左往右的顺序看,而是一眼扫过。
读是听觉输入,这是线性的,你得按照一定顺序描述才能将它还原成一幅画。
速读就像是看一幅画,一眼看过去就能找到一大幅图的特征,知道里面画的是什么。虽然你不知道里面的细节,但没关系,能够了解特征就足够了。
所谓快速阅读,就是快速找出一段话的关键信息,直接跳过和忽略那些不重要的信息。
以语意单元推进阅读
“语意单元推进法”是快速阅读的重要方法。
在写作非虚构类文章时,作者一般会先列个大纲,一个大纲包含很多条想说的事和想要表达的观点,每一部分内容都构成了一个语意单元。
我们在快速阅读的时候,就可以按照语意单元来理解,一个语意单元有时候是一段话,有时候是十几页,但关键是要能按照以语意单元为单位快速推进阅读,不拘泥于细节。
就像逛超市,超市里有很多个区域,卖电器的,卖生鲜的,卖零食的,第一次逛的时候只要弄清楚每个区域是卖什么的,不要扎到细分品牌中去。当按区域分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个超市中虽然东西琳琅满目,但其实很好辨认,下次去的时候,只要按照头脑中已经有的地图,直接去相应的区域就可以。
例如一个故事的开头,作者都要烘托一下气氛,引出他想要表达的观点。例如是如何发现这个问题的,做了哪些工作,对他产生了哪些影响,最后烘托出他观点的重要性。这些所有烘托气氛的描述,就是一个语意单元。
以语意为单位阅读并不是阅读的自然状态,要掌握这个技巧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注意关键词的位置
大多数段落的中心句一般在第一段的第一句话或最后一句话。
还要注意表示转折的关联词,比如“但是”、“然而”、“不过”等等,后面经常会跟着一段话的中心句。
除此之外,还要对名词和动词格外敏感,抓住这些词,就能抓住中心句的主语和谓语,从而了解一段话的中心意思。
最后,小标题和作者重点标出的黑体字,也是重点要看的地方。
一边快速阅读上面提到的重点部分,以便在脑海中勾勒出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意图。
要不断思考几个问题:作者为什么怎么写?他想证明什么?他想表达什么?这样就不会陷入杂乱无章的细节中去了。
如果在构思过程中被细节转移注意力,导致阅读速度变慢,可以尝试用简单的思维草图,记录关键信息,理清思路,避免纠缠于作者的细节描述。
当然两三个小时的时间,你很可能记不住书中的很多细节,但是可以理清一本书的脉络,这本书主要讲了哪些内容,是如何布局的,哪里是重点,哪里可以忽略,哪个问题主要在哪个章节中论述,每个章节中是否有逻辑关系,是并列结构还是递进结构,对于这些问题作者有没有给出确定的结论。在快速阅读之后,这些都会在你脑中被勾勒出来。
你不一定要按照顺序快速阅读,可以经常来回翻看,这样可以帮你理清思路,因为作者通常会把总结性段落放在最后。
通过概念找重点
以语意为单位快速阅读的目的其实就是在找重点。
作者举的例子不算重点,例子通常是为论点服务的。而论点不一定算重点,如果论点是众所周知的常识,则可以直接跳过。
你也不需要看到作者开始按1、2、3罗列观点就开始划线,那只是作者的逻辑。
你需要的是按照自己的逻辑,把握一本书中对你来说最重要的知识点。
在速读中,需要注意寻找以下三类重点:
你不认识的概念
作者会用一个新词解释一些常见现象,这个概念对读者来说可能很新,作者会围绕这个概念给出一个解释,这就是重点之一。
当你进入一个陌生领域时,会有很多概念等着你弄明白,这些新概念对你来说都是重点。
但并不是所有的新词都有意义,有些只是将一些概念换了个包装而已,你要学会分辨它们。
你不够重视的旧概念
有一些你已经认识的概念,由于太常见,或者你以为自己已经很了解,因此你很容易忽略它们,而作者将它们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让你重新对它们重视起来。
等待替换的概念
作者为一些常见的事物提供一个全新的观察角度,试图用他的论证说服你,你以前的某些观念是错误的、片面的,是需要被重新解释的。
这三类重点其实都是一些概念,通过它们可以将整本书连接成一个知识体系,最终与我们自己的知识体系相连,最终优化我们自己的认知。
完成第二遍阅读之后,对书中的内容,我们会了然于胸,作者的写作框架变得十分清晰,哪些地方需要精读也心里有数了。
小结
我们的第一遍阅读,主要目的是为一本书做评测,你需要注意两点:
重点关注书的序言、目录、宣传文案,序言和宣传文案可能会过度吹捧,当你还是能从中提取到有用信息,判断书的主题和价值。
要注意区分好坏书评,重点关注那些给出知识增量的书评。
第二遍阅读就是快速阅读了,你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快速阅读的目的是了解书的主题和框架,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背景,你不需要关注细节,而是重点要勾勒出一本书的结构和脉络,你需要用视觉输入代替线性的听觉输入。
以语意为单元进行浏览。注意结合关键词,勾勒出作者的写作思路、意图、框架,你可以来回翻看,但不要陷入细节中。
注意通过概念寻找重点,作者可能会提出新概念,审视旧概念,以及替换概念。
完成了评测和速读,就要进入精读环节了,而能够进行输出,才是阅读成果的最好检验,下一篇将重点解读一下精读环节。
The text was updated successfully, but these errors were encount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