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期信息量大,策略多,只了解了大概,没能消化吸收。五期复训,决定选择学术专题深入学。
这一期里,内隐了信分,“有问题,信分一下”,从问题的时间/空间/变量三个维度探索里程碑/关键事件/人物/核心变量,得到最小全局认识,中间得到的信息再交叉验证,就能大概率获得可靠的答案。
信分于我,可以让我快速学习一个领域核心知识,成为某个领域业余专家。在做事时候,能保证在某方面达到业余专家水平,不一定足以出类拔萃,但能保证事情顺利进行,能让事情不出现致命问题。
但在策略这一层面,感觉没那么得心应手,脑袋里只有学术的核心大牛/千篇一律/AceMap。
信分知识也可以反过来用,典型如分析一个公司是不是靠谱,从财务报表和战略控制点。这两方面也可以用到建设自己公司上去。
发现的问题:
- 了解但无法详细说出高阶模型/实践策略/知识点。比如知道香农是信息论创始人,但他生活在哪个时代?他的关键著作是什么?他的关键理论是什么?
接下来的复训清单:
- 整理学术信息工具箱到zotero;
- 整理职业新分工具到zotero;
- 整理商业信息分析工具到zotero;
- 理解课程理念,用课程理念设计一个古琴初级课程;迁移到其他领域;
- 布拉德福定律
- 洛特卡定律
- 齐夫定律
- 文献增长定律
- 文献老化率
- 交叉验证之两类错误
- 如何使用竞争性假设分析法?什么情况下使用?
- 信息结构
- 有趣度
- 练习实践策略201a:找到问题背后的学科
- 练习时间策略201c:批量阅读100篇论文
- 练习实践策略201b: 使用citespace 绘制知识图谱
- 练习抽样阅读法
- 练习结构阅读法
- 练习社会引用
- 练习形成信息清单
- 学术领域与商业领域关系
-
职业生涯彩虹图
-
职业发展周期
-
霍兰德生涯理论及适配;
-
Onet了解任职资格;,并能应用到新职业。
-
利用职业测评了按揭自我
-
探索可能的自我
-
工作结果的可测量和可放大
- 信息结构;
- 底层协议;
- 描述自己和职业/行业100个关键词;
- 矛盾与理想模式:创新算法解决;
- 灵感触发器;
- 套利四步走;
- 颗粒度缩放;
- 结构阅读法;
- RSS
- 数据可视化:
- 使用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
- Zotero云同步;
- 利用Zotero形成信息清单;
- 转折点:转折特征
- 高阶模型:场域论;
- 高阶模型:系统论;
小何教练也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思考: 课程组为什么这样设计课程架子?背后原理是什么? 设计课程这种思想能不能用到其他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