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read every piece of feedback, and take your input very seriously.
To see all available qualifiers, see our documentation.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读写分离的主要目标就是分摊主库的压力。下图中的结构是客户端(client)主动做负载均衡,这种模式下一般会把数据库的连接信息放在客户端的连接层。也就是说,由客户端来选择后端数据库进行查询。 还有一种架构是,在 MySQL 和客户端之间有一个中间代理层 proxy,客户端只连接 proxy, 由 proxy 根据请求类型和上下文决定请求的分发路由 客户端直连和带 proxy 的读写分离架构各有的特点:
不论使用哪种架构,你都会碰到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由于主从可能存在延迟,客户端执行完一个更新事务后马上发起查询,如果查询选择的是从库的话,就有可能读到刚刚的事务更新之前的状态。这种“在从库上会读到系统的一个过期状态”的现象,在这篇文章里,我们暂且称之为“过期读”。
主从延迟是不能 100% 避免的,有以下几种方式解决过期读的问题:
强制走主库方案
强制走主库方案其实就是,将查询请求做分类。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将查询请求分为这么两类:
这个方案最大的问题在于,有时候你会碰到“所有查询都不能是过期读”的需求,比如一些金融类的业务。这样的话,你就要放弃读写分离,所有读写压力都在主库,等同于放弃了扩展性
Sleep 方案
主库更新后,读从库之前先 sleep 一下。具体的方案就是,类似于执行一条 select sleep(1) 命令。
这个方案的假设是,大多数情况下主备延迟在 1 秒之内,做一个 sleep 可以有很大概率拿到最新的数据
以卖家发布商品为例,商品发布后,用 Ajax(Asynchronous JavaScript + XML,异步 JavaScript 和 XML)直接把客户端输入的内容作为“新的商品”显示在页面上,而不是真正地去数据库做查询。这样,卖家就可以通过这个显示,来确认产品已经发布成功了。等到卖家再刷新页面,去查看商品的时候,其实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也就达到了 sleep 的目的,进而也就解决了过期读的问题。
也就是说,这个 sleep 方案确实解决了类似场景下的过期读问题。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方案存在的问题就是不精确。这个不精确包含了两层意思:
判断主备无延迟方案
要确保备库无延迟,通常有三种做法: 第一种方法,每次从库执行查询请求前,先判断 seconds_behind_master 是否已经等于 0。如果还不等于 0 ,那就必须等到这个参数变为 0 才能执行查询请求。seconds_behind_master 的单位是秒,如果精度要求高的话可以采取后两种做法 第二种方法,对比位点确保主备无延迟:
在执行查询请求之前,先判断从库是否同步完成的方法,相比于 sleep 方案,准确度确实提升了不少,但还是没有达到“精确”的程度。因为一个事务的 binlog 在主备库之间有如下三个状态:
配合 semi-sync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引入半同步复制,也就是 semi-sync replication。 semi-sync 做了这样的设计:
但是,semi-sync+ 位点判断的方案,只对一主一备的场景是成立的。在一主多从场景中,主库只要等到一个从库的 ack,就开始给客户端返回确认。这时,在从库上执行查询请求,就有两种情况:
其实,判断同步位点的方案还有另外一个潜在的问题,即:如果在业务更新的高峰期,主库的位点或者 GTID 集合更新很快,那么上面的两个位点等值判断就会一直不成立,很可能出现从库上迟迟无法响应查询请求的情况。
当发起一个查询请求以后,我们要得到准确的结果,其实并不需要等到“主备完全同步”,例如下图 图中备库 B 下的虚线框,分别表示 relaylog 和 binlog 中的事务。 可以看到,图中从状态 1 到状态 4,一直处于延迟一个事务的状态。备库 B 一直到状态 4 都和主库 A 存在延迟,如果用上面必须等到无延迟才能查询的方案,select 语句直到状态 4 都不能被执行。 但是,其实客户端是在发完 trx1 更新后发起的 select 语句,我们只需要确保 trx1 已经执行完成就可以执行 select 语句了。也就是说,如果在状态 3 执行查询请求,得到的就是预期结果了
总结来说,semi-sync 配合判断主备无延迟的方案,存在两个问题:
等主库位点方案 等主库位点方案可以解决 semi-sync 方案的两个问题
要理解等主库位点方案,需要先了解一条命令:
select master_pos_wait(file, pos[, timeout]);
这条命令的逻辑如下:
这个命令正常返回的结果是一个正整数 M,表示从命令开始执行,到应用完 file 和 pos 表示的 binlog 位置,执行了多少事务。
除了正常返回一个正整数 M 外,这条命令还会返回一些其他结果,包括:
对于上图中先执行 trx1,再执行一个查询请求的逻辑,要保证能够查到正确的数据,我们可以使用这个逻辑:
这里我们假设,这条 select 查询最多在从库上等待 1 秒。那么,如果 1 秒内 master_pos_wait 返回一个大于等于 0 的整数,就确保了从库上执行的这个查询结果一定包含了 trx1 的数据。 步骤 5 到主库执行查询语句,是这类方案常用的退化机制。因为从库的延迟时间不可控,不能无限等待,所以如果等待超时,就应该放弃,然后到主库去查
如果所有的从库都延迟超过 1 秒了,那查询压力就都跑到主库上,但按照我们设定不允许过期读的要求,就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超时放弃,一种是转到主库查询
GTID 方案 如果你的数据库开启了 GTID 模式,对应的也有等待 GTID 的方案。
MySQL 中同样提供了一个类似的命令:
select wait_for_executed_gtid_set(gtid_set, 1);
这条命令的逻辑是:
在前面等位点的方案中,我们执行完事务后,还要主动去主库执行 show master status。而 MySQL 5.7.6 版本开始,允许在执行完更新类事务后,把这个事务的 GTID 返回给客户端,这样等 GTID 的方案就可以减少一次查询。 这时,等 GTID 的执行流程就变成了:
其实,在实际应用中,这几个方案是可以混合使用的。比如,先在客户端对请求做分类,区分哪些请求可以接受过期读,而哪些请求完全不能接受过期读;然后,对于不能接受过期读的语句,再使用等 GTID 或等位点的方案。 但话说回来,过期读在本质上是由一写多读导致的。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有别的不需要等待就可以水平扩展的数据库方案,但这往往是用牺牲写性能换来的,也就是需要在读性能和写性能中取权衡。
The text was updated successfully, but these errors were encountered:
No branches or pull requests
读写分离的主要目标就是分摊主库的压力。下图中的结构是客户端(client)主动做负载均衡,这种模式下一般会把数据库的连接信息放在客户端的连接层。也就是说,由客户端来选择后端数据库进行查询。
还有一种架构是,在 MySQL 和客户端之间有一个中间代理层 proxy,客户端只连接 proxy, 由 proxy 根据请求类型和上下文决定请求的分发路由
客户端直连和带 proxy 的读写分离架构各有的特点:
一般采用这样的架构,一定会伴随一个负责管理后端的组件,比如 Zookeeper,尽量让业务端只专注于业务逻辑开发。
不论使用哪种架构,你都会碰到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由于主从可能存在延迟,客户端执行完一个更新事务后马上发起查询,如果查询选择的是从库的话,就有可能读到刚刚的事务更新之前的状态。这种“在从库上会读到系统的一个过期状态”的现象,在这篇文章里,我们暂且称之为“过期读”。
主从延迟是不能 100% 避免的,有以下几种方式解决过期读的问题:
强制走主库方案
强制走主库方案其实就是,将查询请求做分类。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将查询请求分为这么两类:
这个方案最大的问题在于,有时候你会碰到“所有查询都不能是过期读”的需求,比如一些金融类的业务。这样的话,你就要放弃读写分离,所有读写压力都在主库,等同于放弃了扩展性
Sleep 方案
主库更新后,读从库之前先 sleep 一下。具体的方案就是,类似于执行一条 select sleep(1) 命令。
这个方案的假设是,大多数情况下主备延迟在 1 秒之内,做一个 sleep 可以有很大概率拿到最新的数据
以卖家发布商品为例,商品发布后,用 Ajax(Asynchronous JavaScript + XML,异步 JavaScript 和 XML)直接把客户端输入的内容作为“新的商品”显示在页面上,而不是真正地去数据库做查询。这样,卖家就可以通过这个显示,来确认产品已经发布成功了。等到卖家再刷新页面,去查看商品的时候,其实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也就达到了 sleep 的目的,进而也就解决了过期读的问题。
也就是说,这个 sleep 方案确实解决了类似场景下的过期读问题。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方案存在的问题就是不精确。这个不精确包含了两层意思:
判断主备无延迟方案
要确保备库无延迟,通常有三种做法:
第一种方法,每次从库执行查询请求前,先判断 seconds_behind_master 是否已经等于 0。如果还不等于 0 ,那就必须等到这个参数变为 0 才能执行查询请求。seconds_behind_master 的单位是秒,如果精度要求高的话可以采取后两种做法
第二种方法,对比位点确保主备无延迟:
如果 Master_Log_File 和 Relay_Master_Log_File、Read_Master_Log_Pos 和 Exec_Master_Log_Pos 这两组值完全相同,就表示接收到的日志已经同步完成。
第三种方法,对比 GTID 集合确保主备无延迟:
如果这两个集合相同,也表示备库接收到的日志都已经同步完成
在执行查询请求之前,先判断从库是否同步完成的方法,相比于 sleep 方案,准确度确实提升了不少,但还是没有达到“精确”的程度。因为一个事务的 binlog 在主备库之间有如下三个状态:
我们上面判断主备无延迟的逻辑,是“备库收到的日志都执行完成了”。但是,从 binlog 在主备之间状态的分析中,不难看出还有一部分日志,处于客户端已经收到提交确认,而备库还没收到日志的状态。
上图表示主库上执行完成了三个事务 trx1、trx2 和 trx3,其中:
如果这时候你在从库 B 上执行查询请求,按照我们上面的逻辑,从库认为已经没有同步延迟,但还是查不到 trx3 的。严格地说,就是出现了过期读
配合 semi-sync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引入半同步复制,也就是 semi-sync replication。
semi-sync 做了这样的设计:
也就是说,如果启用了 semi-sync,就表示所有给客户端发送过确认的事务,都确保了备库已经收到了这个日志
这样,semi-sync 配合前面关于位点的判断,就能够确定在从库上执行的查询请求,可以避免过期读。
但是,semi-sync+ 位点判断的方案,只对一主一备的场景是成立的。在一主多从场景中,主库只要等到一个从库的 ack,就开始给客户端返回确认。这时,在从库上执行查询请求,就有两种情况:
其实,判断同步位点的方案还有另外一个潜在的问题,即:如果在业务更新的高峰期,主库的位点或者 GTID 集合更新很快,那么上面的两个位点等值判断就会一直不成立,很可能出现从库上迟迟无法响应查询请求的情况。
当发起一个查询请求以后,我们要得到准确的结果,其实并不需要等到“主备完全同步”,例如下图
图中备库 B 下的虚线框,分别表示 relaylog 和 binlog 中的事务。
可以看到,图中从状态 1 到状态 4,一直处于延迟一个事务的状态。备库 B 一直到状态 4 都和主库 A 存在延迟,如果用上面必须等到无延迟才能查询的方案,select 语句直到状态 4 都不能被执行。
但是,其实客户端是在发完 trx1 更新后发起的 select 语句,我们只需要确保 trx1 已经执行完成就可以执行 select 语句了。也就是说,如果在状态 3 执行查询请求,得到的就是预期结果了
总结来说,semi-sync 配合判断主备无延迟的方案,存在两个问题:
等主库位点方案
等主库位点方案可以解决 semi-sync 方案的两个问题
要理解等主库位点方案,需要先了解一条命令:
select master_pos_wait(file, pos[, timeout]);
这条命令的逻辑如下:
这个命令正常返回的结果是一个正整数 M,表示从命令开始执行,到应用完 file 和 pos 表示的 binlog 位置,执行了多少事务。
除了正常返回一个正整数 M 外,这条命令还会返回一些其他结果,包括:
对于上图中先执行 trx1,再执行一个查询请求的逻辑,要保证能够查到正确的数据,我们可以使用这个逻辑:
这里我们假设,这条 select 查询最多在从库上等待 1 秒。那么,如果 1 秒内 master_pos_wait 返回一个大于等于 0 的整数,就确保了从库上执行的这个查询结果一定包含了 trx1 的数据。
步骤 5 到主库执行查询语句,是这类方案常用的退化机制。因为从库的延迟时间不可控,不能无限等待,所以如果等待超时,就应该放弃,然后到主库去查
如果所有的从库都延迟超过 1 秒了,那查询压力就都跑到主库上,但按照我们设定不允许过期读的要求,就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超时放弃,一种是转到主库查询
GTID 方案
如果你的数据库开启了 GTID 模式,对应的也有等待 GTID 的方案。
MySQL 中同样提供了一个类似的命令:
这条命令的逻辑是:
在前面等位点的方案中,我们执行完事务后,还要主动去主库执行 show master status。而 MySQL 5.7.6 版本开始,允许在执行完更新类事务后,把这个事务的 GTID 返回给客户端,这样等 GTID 的方案就可以减少一次查询。
这时,等 GTID 的执行流程就变成了:
跟等主库位点的方案一样,等待超时后是否直接到主库查询,需要业务开发同学来做限流考虑。
在上面的第一步中,trx1 事务更新完成后,从返回包直接获取这个事务的 GTID,需要将参数 session_track_gtids 设置为 OWN_GTID,然后通过 API 接口 mysql_session_track_get_first 从返回包解析出 GTID 的值
其实,在实际应用中,这几个方案是可以混合使用的。比如,先在客户端对请求做分类,区分哪些请求可以接受过期读,而哪些请求完全不能接受过期读;然后,对于不能接受过期读的语句,再使用等 GTID 或等位点的方案。
但话说回来,过期读在本质上是由一写多读导致的。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有别的不需要等待就可以水平扩展的数据库方案,但这往往是用牺牲写性能换来的,也就是需要在读性能和写性能中取权衡。
The text was updated successfully, but these errors were encount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