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Literal-Art, Science
像罗马万神庙这样的顶部敞开式建筑,下雨时怎么办?
有一点要纠正一下——穹顶的孔洞是有意为之,而不是“因为没能力合拢所以没办法留个洞”。
道理很简单——真不想留,减小穹顶跨度就是了。
减小二十米,什么洞都合得上。
事实上万神庙的思路恐怕是反的——先往大了造,然后尽量往中间一层层的施工。最初并不知道洞会有多大,只知道肯定要留洞。这个洞实际上可大可小,做到最后一层,再根据实际情况实际测试来决定确切尺寸。
何以见得呢?
因为是不是会预知留洞是可以从地基工程里看出来的。提前就打算好了不留洞,不光是地面要做排水,地基本身也要做防渗水泡水的处理。
否则几千年的大雨小雨,地基下层图层吸水过多发生不稳定的话,整栋建筑都会倒塌。而这个地基的防渗防泡处理是一开始就要先做的。
如果你提前不预先做好地基的防水处理,房子都造完了,到了发现顶封不上再来搞地基,这从什么角度看都可以判刑了。
**它必须被提前规划,**所以设计师必然一开始就知道穹顶会留一个洞。
只是最多因为没有可靠的数学工具进行有效的工程计算,而无法确知准确的大小罢了。
所以这更可能是一个设计,而不太可能是一个bug。
而既然知道这是设计,设计的意图也就很显然了。
这个要从窗户说起。
这个穹顶对支撑墙体有巨大的侧向推力。这个推力主要靠墙自己的稳定性来抵消。
为了保证这些墙体的稳定,这些墙必须做得又重又厚。
很自然的,也不能在这些承重墙上开太多窗。
这必然导致开窗很小。
厚墙上开小窗,宽两尺高四尺的窗子,窗洞深度也是两尺,你觉得它透光吗?
圣米歇尔堡,注意它的窗户大小欧洲直到中世纪发明飞扶壁结构之前,长期依靠墙来承重,承重墙上的窗子一般都小得要命。
只有发明了飞扶壁,靠着大量的侧面支撑顶住屋顶对墙壁的外推,墙才可以做的轻薄,才敢于开大窗,才解决了大跨度空间的采光问题。
大量使用飞扶壁的巴黎圣母院,窗户尺寸明显增大,几至极限如果穹顶再不开那个圆洞,万神庙内会暗到走路撞人。
那么大的闭塞空间,别说点蜡烛照不亮,就是点篝火可能都一片昏暗。
所以这个洞不是技术不行的结果。
这是有意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