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369 lines (273 loc) · 17.3 KB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369 lines (273 loc) · 17.3 KB

问题描述

1848年,国际西洋棋棋手马克斯·贝瑟尔提出一个著名的问题:在8×8格的国际象棋上摆放八个皇后,使其不能互相攻击,即任意两个皇后都不能处于同一行、同一列或同一斜线上,问有多少种摆法?高斯认为有76种方案。1854年在柏林的象棋杂志上不同的作者发表了40种不同的解,后来有人用图论的方法解出92种结果。

问题浅析

下面我们简化一下问题,假设现在只有4个皇后

q1

在第一行放1号皇后。第一行的四个格子都可以放。按枚举的习惯,先放在第一个格子。如下图所示。黑色的格子不能放其他的皇后。

q2

在第二行放2号皇后,只能放在第三个或第四个格子。按枚举的习惯,先放在第三个格子,如下图所示

q3

此时注意到第三行,全部变为黑色,意味着没有格子可以放置皇后了,于是在第一个皇后位于1号,第二个皇后位于3号的情况下问题无解。我们只能返回上一步来,给2号皇后换个位置,挪到第四个格子上。

q4

显然,第三个皇后只有一个位置可选。当第三个皇后占据第三行蓝色空位时,第四行皇后无路可走,于是发生错误,返回上层挪动3号皇后,而3号也别无可去,继续返回上层挪动2号皇后,2号已然无路可去,继续返回上层挪动1号皇后。于是1号皇后改变位置如下,继续搜索。

q5

分析到这里,其实就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算法概念了:回溯法。

代码实现

1.姿势(1)

    // 皇后个数
    let n = 4
    // 当前行列放置状态
    let c= []
    // 一共有多少种方法
    let total = 0function queen(row) {
        for (let col = 0; col < n; col++) {
            // 设置当前行列放置状态
            c[row] = col
            // 检测当放置方式是否有冲突
            if (check(row)) continue
            if (row = n - 1) {
            total += 1
            } else {
            queen(row + 1)
            }
        }
    }

这段代码基本很好懂 主要就在两个判断上:假设我们有一个check函数,主要是用来检测黄后门是否有冲突,有冲突就跳出本次循环。如果能顺利放到最后一行(row === n - 1)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放置方法,总数+1,否则继续向下放置皇后(queen(row + 1))

那么现在问题就在怎么实现check函数了,皇后冲突的条件无非三种:

  • 列冲突
  • 左侧斜向冲突
  • 右侧斜向冲突

列冲突很好判断:只要判断两个皇后的纵坐标相同即可

斜向冲突怎么判断呢?

q6

入上图所示,每个格子中,第一位数代表横坐标,第二位数代表纵坐标。2,1 即代表 第2行第1列,观察一下,左侧斜向冲突的坐标们有什么规律?

  • 冲突1: 0,1;1,0
  • 冲突2: 0,2;1,1;2,0
  • 冲突3: 0,3;1,2;2,1;3,0

不难发现其中的规律

当两个皇后坐标 row + col 相等的时候,就代表两个皇后冲突了(左侧斜向)

同理很容易得出:当两个皇后坐标 row - col 相等的时候,两个皇后也冲突了(右侧斜向)

转换成代码:

    function check(row) {
        for (let i = 0; i < row; i++) {
            // 列冲突
            if (c[row] === c[i]) return true
            // 左侧斜向冲突
            if (c[row] + row === c[i] + i) return true
            // 右侧斜向冲突
            if (c[row] - row === c[i] - i)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接下来我们验证一下 15 程序运行的时间:大约43S

q7

前面我们说过,主要是用的回溯法来解这道题的,那么回溯法体现在了哪?其实回溯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了 queen 函数上

捋一下程序执行的过程:当row等于0的时候,col初始化为0,说明要在第0行第0列放置皇后,检测通过,进入else判断中,进入第1行,col初始化为0,检测冲突(列冲突)col++后检测依然冲突(右侧斜向),col继续++,检测通过,进入下一行循环执行代码。

当某种情况下无解呢?例如在4皇后问题中,0行0列是无解的,假设前面递归到queen(2)的时候,发现第2行无法放置皇后,当每个col检测冲突后,queen(1)的col自然而然的自增到下一列:即第1行的皇后从第1行第2列改变到第1行第3列。如此递归,当queen(0)的col自增到 n - 1,说明第一行的皇后已经从第0列遍历到第n - 1列,此时主函数执行完成,得到结果。

2. 姿势(2)

当我们检测冲突的时候,实际上是检测每一列,如果我们能立即知道他所在的「列」、「斜向」是否被占用,就可以在O(1)的时间复杂度内检测冲突了,所以我们要在递归调用queen(row + 1)之前标记「列」、「斜向」为已占用。为此我们可以开辟三个空间来存储被占用情况;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表示被占用情况呢?我们给「列」起的接地气的变量:「竖」,「竖」被占用的情况应该是最简单的,假设我们有这样一个数组 Number[],数组中的每一项代表当前列被占用情况,0 代表未占用,1 代表已占用,假设第3列被占用:arr[3] = 1。接下来是两个斜向,同样起个接地气的命名:左斜->撇(pie);右斜->捺(na),那么如何表示「撇」和「捺」被占用呢?

q8

如上图所示,不难发现,「撇」和「捺」一共有 2n - 1 条,编号为 0 至 2n - 2 ,前面我们讲过,如何判断「撇」和「捺」是否冲突:【row + col】,【row - col】,那么我们可以给「撇」和「捺」这么定义编号

  • 撇:row + col
  • 捺:row - col (这里有一个小坑,我们后续会处理掉)

节省篇幅,给出主要代码

    let shu = (new Array(n)).fill(0)
    let pie = (new Array(2 * n - 1)).fill(0)
    let na = (new Array(2 * n - 1)).fill(0)function queen(row = 0) {
        for (let col = 0; col < n; col++) {
            // 当前pie编号
            let j = row + col
            // 当前na编号
            let k = row - col
            // 检测冲突
            if(shu[col] || pie[j] || na[k]) continue
            if(row === n - 1) {
            total += 1
            } else {
            shu[col] = 1
            pie[j] = 1
            na[k] = 1
            queen(row + 1)
            shu[col] = 0
            pie[j] = 0
            na[k] = 0
            }
        }
    }

​ 如上代码,我们用3个数组代替了for循环的检测,实际上是降低了时间复杂度,下面我们来验证下

q9

说好的极致优化呢?全特么是骗人的。。。 为什么我们明明降低了时间复杂度反升不降呢?我们机会回到代码中:解法1中,虽然我们用了一个for循环来检测冲突,但实际上只用了一个数组,只对这一个数组进行读和运算操作,反观解法2,用了3个数组,不断的进行的读写操作,尤其是在递归中,这种读写操作会被不断的放大,导致最终的运行时间反而不如for循环来的快。

3. 姿势(3)

既然我们知道了瓶颈所在,那其实里解决问题也就不远了。回到解法2中,影响性能的是数组的读写操作,那有什么方式可以代替数组吗??当然有:二进制 ,二进制天然的复合我们解法2中的数组操作:01010011 其中 0 依然代表未占用 1 代表被占用,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二进制中的运算

与(&) 5 & 6 = 4 =>> 101 & 110 = 100

或(|) 5 | 6 = 7 =>> 101 | 110 = 111

异或(^) 5 ^6 = 3 =>> 101 ^110 = 011

取反(~) ~5 = -6 =>> ~00000101 = 11111010

左移(<<) 5 << 2 = 20 =>> 101 << 2 = 10100

右移(>>) 5 >> 2 = 1 =>> 101 >> 2 = 1

基本的位运算规则不再赘述,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数组中的操作无非是「读」和「写」,那么2进制中怎么来对应呢数组的 「读」「写」操作呢?下面我们看一下,如何在一个名为 arr 的 bit array中 读写特定的位:

把第 i 位置为 1: arr |= (1 << i)

把第 i 位置为 0: arr &= ~(1 << i)

把第 i 位置取反: arr ^= (1 << i)

读取第 i 位的值: (arr >> i) & 1

其实这些运算的规则并不难证明,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这些运算的正确与否,我们来看怎么结合到我们的题目当中来:既然我们决定用二进制的 bit array 代替数组,那其实只要把解法2中数组部分全部替换成bit array,操作部分全部替换成二进制的运算操作即可

    let shu = 0
    let pie = 0
    let na = 0
    let total = 0function queen(row = 0){
        for (let col = 0; col < n; col++){
            let j = row + col
            // 注意这里,因为 row - col 有可能是负数,位移一个负数比较麻烦,所以我们把 row - col 整体向右平移 n - 1,保证不会出现负数(思考: 为什么数组的负数下标也不受影响呢)
            let k = row - col + n - 1
            // 可以简化为 ((shu >> col) | (pie >> j) | (na >> k)) & 1
            if (((shu >> i) & 1) | ((pie >> i) & 1) | ((na >> i) & 1)) continue
            if (row === n - 1) {
                total += 1
            } else {
                shu |= (1 << col)
                pie |= (1 << col)
                na |= (1 << col)
                queen(row + 1)
                shu &= ~(1 << col)
                pie &= ~(1 << col)
                na &= ~(1 << col)
            }
        }
    }

大功告成,下面我们来检验一下是否真的有提升:

q10

同样15个皇后,在解法2中,用了45S左右,而解法3只用了15S左右,瞬间提升了3倍多,位运算的优势一下子体现了出来

4. 姿势(4)

其实算法的优化,无非几种思路,最主要的是 时间换空间、空间换时间 的思想,比如我们从解法1到解法2,从解法2到解法3,分别运用了这种思想,那除此之外就是从解题思路本身去寻找优化空间了。

从解法1到解法3,其实一直都存在一个限制因素:越到搜索深处,能放置的皇后其实越少了,但实际上我们一直都在每一列的进行试探。那能不能在试探之前,我们就知道到底有哪些可以放置的列呢?假设当前行可循环的列为 0011:其中1代表了可循环的列,0代表冲突,那其实我们要循环两次就可以了。那可循环的列应该怎么获取?把【shu】、【pie】、【na】中冲突的部分剔除掉,剩下的是不是就是可循环的列了?伪代码如下:

    // 假设ava代表当前可循环的列 0011:其中1代表了可循环的列,0代表冲突
    ava = ~(shu | pie | na)
    while (ava) {
        if (row === n - 1){
            total += 1
        } else {
            // 标记占用
            queen(row + 1)
            // 清除标记
        }
    }

别的先不管,我们先来看下 「shu」、「pie」、「na」三个二进制占的位数,shu:n;pie:2n - 1, na: 2n + 1,经过『|』和『~』运算后也是2n -1 位,怎么看怎么不对呀?「shu」很好理解,就是等于n,我们重点关注下「pie」、「na」

q11

上图中,蓝色底色的格子代表皇后所在的位置,以「pie」为例,我们来分析一下:

「pie」的编号:row + col

  • 第 0 行中 「pie」: 0000100
  • 第 1 行中 「pie」: 0000010
  • 第 2 行中 「pie」: 0100000
  • 第 3 行中 「pie」: 0010000

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相对于「pie」的编号来说,他是不是都被位移了「row」​ 位?那我们只要把位移的「row」位还原不就可以了?

还原:pie >> row

  • 第 0 行中 「pie」: 0000100
  • 第 1 行中 「pie」: 000001
  • 第 2 行中 「pie」: 01000
  • 第 3 行中 「pie」: 0010

从「pie」的编号低位向高位看,是不是正对应着上图中皇后的位置?注意:二进制的低位是从右开始,我们图中的位置是从左开始

接下来在分析一下「na」:

「na」的编号:row - col + n - 1,上面我们提到过:相对于「pie」的编号来说,二进制的 bit array 被位移了 row 位,那观察一下我们这个「na」的公式,相对于「na」来说,二进制的bit array被位移了多少位?相对于 「-col」位移了 row + n - 1位,那很容易得出:相对于「col」,位移了「1 - n - row」位,其实分析道这里,我们对「na」还原「1 - n - row」位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个还原公式「1 - n - row」:必定会出现负数的,负数的计算总是麻烦,还牵扯到了二进制,能不能把他干掉?回想我们解法2中,「na」的编号公式:row - col,调换个位置:col - row行不行?完全可行的啊,其实无论是row - col 还是col - row在意的都不是结果,而是在右侧斜向(「na」)上数字是否相等。那我们再从新看一下,在新的「na」编号公式中,相对于「col」,「na」被位移的多少位?显而易见,位移了「n - 1 - row」位,这会不存在负数了,舒服了。

「na」的编号:col - row + n - 1

  • 第 0 行中 「pie」: 0100000
  • 第 1 行中 「pie」: 0000100
  • 第 2 行中 「pie」: 0010000
  • 第 3 行中 「pie」: 0000010

还原:na >> n - 1 - row

  • 第 0 行中 「pie」: 0100
  • 第 1 行中 「pie」: 00001
  • 第 2 行中 「pie」: 001000
  • 第 3 行中 「pie」: 0000010

完美!现在我们把「shu」、「pie」、「na」都或起来再取反,就得到能循环的列了:~(shu | (pie >> row) | (na >> n - 1 - row)),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或完之后再取反,位数还是不对下,实际上我们有效的位数只有最右N位​ ,如何把前面无用的位数去掉呢?其实用 ((1 << n) - 1)再「&」上我们刚刚得到的结果,就可以把多余的位数去掉了。现在就剩下最后一个核心问题了:前面我们讲过,我们这次的优化,是想去循环那些没被占用的列,也就是我们bit array中是1​ 的那些位,可我们要怎么取出这些1​ 呢?教给大家一个low bit操作(简称LowB操作):a & -a,原理其实并不难

     a = 00110100
    -a = 11001100
a & -a = 00000100

low bit 操作可以用来枚举bit array中所有1的操作:

    while (a) {
        let p = a & -a
        a ^= p
        console.log(p)
    }

这会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我们来看下核心代码

    let shu = 0
    let pie = 0
    let na = 0
    let total = 0function queen(row = 0) {
        let ava = ((1 << n) - 1) & (~(shu | (pie >> row) | (na >> (n - 1 - row))))
        
        while(ava) {
            let p = ava & -ava
            // 每枚举一个1 都要把他清除掉
            ava ^= p
            
            if (row === n - 1) {
                total += 1
            } else {
                // 标记占用
                shu ^= p
                pie ^= (p << row)
                na ^= (na << (n - 1 - row))
                queen(row + 1)
                // 标记清除
                shu ^= p
                pie ^= (p << row)
                na ^= (na << (n - 1 - row))
            }
        }
    }

接下来我们再验证一下15个皇后运行的时间:

q12

2.9S!!比解法3又快了5倍之多!

5. 姿势(5)​

最后,我们再来一次提升:

  • 「shu」、「pie」、「na」采用传参的形式,不需要在另外单独传存储,也不需要标记清除了,减少一次运算操作

  • 再来看「shu」、「pie」、「na」的编号,为什么这么繁琐?

q13

如上图,第1行中,其实红色不能放置皇后的部分,就是第0行皇后的当前列,以及当前列左移、右移一位而已。

    function queen(row = 0, shu = 0, pie = 0, na = 0) {
        let ava = ((1 << n) - 1) & ~(shu | pie | na)
        while (ava) {
            let p = ava & -ava
            ava ^= p
            
            if (row === n - 1) {
                total += 1
            } else {
                queen(row + 1, shu | p, (pie | p) >> 1, (na | p) << 1)
            }
        }
    }

再来测试一下运行时间:

q14

2.3S 比解法4中又快了 0.6S。

总结

以上就是本次为大家带来N皇后问题的5种解法,其实在我看来,后续的优化都是建立在解题思路的基础上,做出来的一些优化或者技巧,所以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第一种解法,真正理解什么是回溯,怎么运用才是我们学习N皇后问题的根本。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