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辈以為,考試与應試,並没有背离敎育之初衷。然而纯粹應試之敎育,却並非好的敎育。
今日唐人与日本敎育之應試问题诸多,但其関键之所在并非考試本身,而在于究竟该以什么方式考察學生之所學。当検討者,非『是否該考試』,而為『該如何考試』。
中国式考試当下之問題便在于,以技巧代替學問,考题只注重考察重复性訓练之成果,注重學生之杂技程度,而非考察學生对于一门学科之眞正掌握程度;更為重要的是,中国之考察内容,对于人文精神极为缺乏。
敎育之初衷,于今日之社会为公民之敎育。leemoo 先生之答案中说,精通数学杂技、历史杂技、艺术杂技之学生,能更好生活于中国社会之中,吾辈认为此恰恰為社会之悲,而非敎育之幸。唐人耳熟能详之文章,钱鐘书先生谈伊索寓言时便说:这全看我們造了怎样一个社会。
應試教育之症结,在于考試本身成为了一项技术,一项杂技。考試之内容侧重于重复訓练、侧重于應試技巧,便自然会造成應試教育之変化。若考試之内容侧重于學問本身,侧重于學問之精髓,便自然不会有纯粹應試教育之產生,也自然会有良性的考試与應試模式:
基础数學之考察,應当侧重于数學思想与数理哲學,而非三角函式之杂技解法;
音乐与艺术之考察,在于創造能力,而非艺术史之数据资料,或鉴赏技巧;
国文敎育之考察,则應当注重文学素养与书写清顺自然之本国语言之能力,而非考察冷知识或文學评论技巧;
……
若中国之敎育当局以考察上述之前项而代替后项为考試内容,以人文精神为第一,以培育公民为信念,则自然会探讨出不同科目之不同考察方式。但中国之现状下,敎育部长、敎育局长、敎育委员会之成员,向来皆為官僚阶层,而非术业专攻之學者与敎育家。其敎育之理念与考试之理念产生偏颇,片面追求訓练而不重视公民培养之现状,便实在难于改变。吾辈不愿批评中国之体制,却扼腕悲伤中華之少年。
考试与應试,皆不可缺少,不但无违教育之初衷,反倒可以帮助教育之顺利实施。但唯有正确之考察方式才能因材施教,達到考察之目的。若不然,便是考察學生于各門术业之杂技水平耳。
學生以最优之策略与訓练通过考試,此为正確之事体。唯编撰考試、検定能力之敎育者,舍本而逐末,以技巧代替學問,方为敎育之所患。
.
佐藤謙一 2012-11-03 http://web.archive.org/web/20130629063243/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567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