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New issue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行测碰到瓶颈(卡在 65 分左右、某一模块迟迟得不到提高),怎么办? #13

Open
miss-mumu opened this issue Dec 25, 2021 · 0 comments

Comments

@miss-mumu
Copy link
Owner

首先,行测 65 分,对于上岸来说,是个一般的成绩,或者说是中等成绩。我们如果要想顺利的上岸,行测至少保持在 70 分以上,申论应该要保持在 70 分左右。

相对来讲,我们觉得行测的重要性,其实高于申论,这是由行测考试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一是因为行测作为客观题,是整个公考过程中,为数不多能通过自己努力学习把握的部分,而申论作为主观题,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行测有可能考高分,申论则不一定。

二是行测深入学习后,考察的本质便不是对考点的掌握,而是做题效率正确率的平衡。这意味着,哪怕你每个知识点都掌握透彻,也不一定拿到高分,因为很有可能会做不完整套试卷。

三是对于大多数人(尤其是文科生),对于行测的某些模块(数量关系、资料分析等)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从而导致学习不深入,从而考试选择性放弃、乱填乱选等

这既是我们需要避免的,也是我们拉开分数的重点。

那么,行测碰到瓶颈,排除学习不到位以外,再有的原因就是:做题效率正确率的得不到平衡。这也是大多数分数不低,但提分难的朋友会遇到的问题。


做题效率与正确率的平衡

这点不仅是 65 分的瓶颈的主要原因,也是后续 70 分、75 分、80 分瓶颈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达不到平衡主要有如下几点表现:

  • 能做完,但部分模块正确率不高或者整体正确率不高,总分不高
  • 做一个对一个,但是后续题目没时间做,乱填乱选,总分不高

所以,建议:

  • 针对部分模块正确率不高:保持自己能作对的题目一定能做对的前提下,查漏补缺正确率不高的模块,切勿丢了西瓜捡芝麻,实在不能兼顾,也要做到能拿的分一分不少,不能拿的分尽量拿到
  • 针对整体正确率不高:最好彻底自查一下,每个模块丢分的原因,是粗心大意、是考点掌握不到位等,根据自查原因,有针对性的学习了训练
  • 针对做一个对一个,但是后续题目没时间做:这就必须规划好做题时间,每个模块应该根据分值,做出相应的取舍,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怎么样才算达到做题效率与正确率的得不到平衡

除了从最后总分的高低能直观看出来外,其实我们发现,行测考高分,做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很多题目,看清提问,扫眼选项,心里就知道哪个选项大概率会是答案,然后略读一遍题干,从中找到支撑答案的要点,直接选。

具体到行测各个部分则是:

  • 常识:题问(确定考察哪些知识、调用相关知识)——选项(排除明显错误)——题干(找到要点)——选答案
  • 言语:题问(确定考察哪些知识、调用相关知识)——选项(排除考点不相符选项以及明显错误选项、载入可能错误选项)——题干(找到要点、验证错误或者正确选项)——选答案(直接选、排除选)
  • 数量:题问(形成一个大致判断)——选项(形成一个大致预期)——题干(确定考察哪些知识、调用相关知识、找到要点、验证计算、代入计算、排除计算)——选答案
  • 逻辑推理:题问(确定考察哪些知识、调用相关知识)——选项(排除考点不相符选项以及明显错误选项、载入可能错误选项)——题干(找到要点、验证错误或者正确选项)——选答案
  • 资料分析:题问(确定考察数据以及考察知识点、调用相关知识)——选项(形成一个大致预期,确定速算技巧)——题干(找到带验算数据、调用相应速算公式以及技巧)——选答案

对于大多数题目,题干的阅读,浪费我们很多的时间。如果题感积累到位,上述题干部分其实耗费不了很多时间,甚至不用看,直接秒选,从而使做题效率正确率的相平衡,以达到高分的目的。


怎么样才能做到做题效率与正确率的得不到平衡

我们询问很多行测高分的朋友,要么回答不出来,说就是做着做着,就这样了,要么就是提供一些“正确的废话”,多刷题,多看视频等。

后来我们改变提问方式,而是去追问他们备考的学习过程,结合自身的体会,试图从中找到共性,最后发现,想要达到做题效率与正确率的平衡,本质上,还是“正确的废话”:多刷题、多总结、多思考

多刷题:刷题量不仅是做题的基础,同时还检验着你对考点的掌握程度、熟练程度、理解程度。没有一定的刷题量,很难在局部和整体,对行测考试建立自有的感受和经验体系。

多总结:唯有总结,才能更好的查漏补缺,才能客观的了解自己各方面的学习情况、才可以建立思考的基础。

多思考:不是思考哪些刷多了,哪些刷少了,也不是思考总结是否有遗漏,更不是思考出题人的出题原由和角度。而是思考题目的本身,题目自身所具有的特性:考察了哪些知识,容易设置哪些错误、迷惑的选项,题干是怎么体现正确答案,错误答案为什么是错误的等等。

通过刷题,积累题目表象的总结,然后深入思考题目深层次的特性。从而再刷题的时候,套用自己思考、总结的感受(或者说题感),接着通过答题的正确或者错误,进一步总结、思考、验证。循环往复,慢慢就能达成目标。


总结

  1. 遇到瓶颈是很正常的事情,要客观分析自己瓶颈的原因
  2.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3. 只要达成目标,就能受益一生,因此不要怕慢,要怕达不成目标
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to comment
Labels
None yet
Projects
None yet
Development

No branches or pull requests

1 particip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