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New issue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传道书历次讲道回顾 #238

Open
yanyue404 opened this issue Aug 14, 2022 · 0 comments
Open

传道书历次讲道回顾 #238

yanyue404 opened this issue Aug 14, 2022 · 0 comments

Comments

@yanyue404
Copy link
Owner

传道书历次讲道回顾

传讲时间:2020 年 11 月 1 日-2022 年 1 月 23 日

目录

  1. 什么样的劳碌有益处?
  2. 智殇
  3. 喜乐之道在哪里?
  4. 殊途同归
  5. 我们的劳苦不是徒然的
  6. 吃喝就是吃喝
  7. 万物都在主手中
  8. 在奸恶的世界上安静度日
  9. 面对日光之下的欺压
  10. 合宜地对待工作
  11. 同行天路
  12. 这不是一个励志故事
  13. 神在这里
  14. 贪患
  15. “命定”是枷锁吗?
  16. 未知死,焉懂生?
  17. 未知死,焉懂生?(续)
  18. 顺应神的命定
  19. 在矛盾的世界上作神顺命的儿女
  20. 智慧的尺度
  21. 充实地过虚空的日子
  22. 万事如意
  23. 在智慧被藐视的世界上作智慧人
  24. 当将你的粮食撒在水面
  25. 当记念造你的主
  26. 总意就是敬畏神
  27. 四世同堂

【第一讲的引言】

这是一卷读起来沉重得令人窒息的书。里面到处都是让人压抑得不得了的语句,且充满了死亡的气息。

一开始,作者在简要地介绍了他自己后,就道出一句丧气话:“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连着五个虚空!而且,“虚空的虚空”,要表达的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虚空,而是顶级虚空,相当于“痛苦中的痛苦”一类的表达,是“虚空中的虚空”,“虚空得没法再虚空的虚空”。不是“虚空得连空气都没有”,而是“虚空得连虚空也没有”。佛教才宣扬虚空的信条,谈起佛教,我们会想到“四大皆空”,因此,传道书的这句话,让你怀疑你打开的究竟是圣经,还是佛经。

然而,你没翻错,你翻开的确实是圣经,而非佛经。那句丧气话不只是作者的开场白,也是整卷书的重要主题。整个这卷书想让每一个读到它的人都能认识到,你这一生,在地上无论追求什么——金钱还是名誉,智慧还是财富,身体健康还是思想品格——都是虚空,无论成功与否!死亡会终结一切。死亡会使你的一切积累清零。

如此沉重、丧气的话题,会让读者望而却步。或者,有人还想辅导一下这位作者:做人不要太消极了,一定要乐观。但是,作者的身份,在提醒着你:别那么轻易放弃阅读这卷书。而且,他的身份在你想辅导他的时候,让你望而却步。

作者说,他是在耶路撒冷做过王的,大卫的儿子。他在本章 16 节那里说:“我得了大智慧,胜过我以前在耶路撒冷的众人,而且我心中多经历智慧和知识的事。”与这句话相符合的以色列国王,非所罗门莫属。这位所罗门,不但是以色列历史上最富有的王,也是以色列历史上最智慧的王,曾经举办过国际智慧培训班,列国的王,包括士巴女王都来学习,被后人冠以“智慧之王”。他的身份,他的资历,绝不允许我们轻视他的信息,不允许我们将他的这卷书定性为丧气话,或无病呻吟。

那么,这位以智慧著称的智者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他写这卷书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会用二十几次的时间,进入到这卷书中,与这位智慧之王——这位以色列历史上最荣耀、富贵、聪明的国王,一起探险。

【第一讲】

经文:一 1-11

题目:什么样的劳碌有益处?

传道书借着旧约中最为智慧、荣华、富贵,权威最为显赫的所罗门王,呈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生智慧:除非将人生的视野从“日光之下”的禁闭中离开,聚焦在“日光之上”的造物主那里,否则,一生所走的路,就是一条“无常”、机械循环的死路。传道书的作者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刻意以一个无神的、日光之下的视角,揭示出,我们正活在一间以大地为地板、以天空为穹顶的监狱里。其目的,是唤醒他的读者,去选择、行走那已经预备好了的出路。

【第二讲】

经文:一 12-18

题目:智殇

这段经文中揭示的问题让人绝望。首先,传道者以智慧为工具,查究万事万物,结果,他发现一切都是捕风。之后,他把目光转向了用以查究万事的工具——智慧——本身,结果,他发现智慧也是捕风。

为什么会如此?一段古老的旧约经文——创世记第三章,指出了这世界的所谓智慧的“愚昧”本质。原来,传道者赖以观察世界的智慧,是始祖吃了善恶树上的果子之后,遗传下来的无神的智慧。当人拒绝以神为神时,智慧便是虚空;借智慧观察世界,结果也只能是虚空。

那么,人的希望在哪里?神已经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智慧,以扭转这种绝望。两千年前,神行了一件世人眼中超然愚拙的事。而基于那件事,神提供了一种被救赎的智慧,只有在这智慧中,人才能看到生命的意义。

【第三讲】

经文:二 1-11

题目:喜乐之道在哪里?

所罗门想通过喜乐摆脱虚空,使自己充实起来。他通过四个具体、典型的途径,来让自己喜乐:酒精,财富,娱乐,异性。他追求得非常成功,想要的喜乐都到手了。不过,喜乐都到手了,他借着喜乐想要达到的真正目的(摆脱虚空,使自己充实),却没有达成。一切都有了之后,他端详着诸多的成就,感慨道:都是假的!花大价钱,想买充实,结果,买回来的都是假货。

所罗门失败了,但并非所有的喜乐都无法充实人生。所罗门的失败所见证的,是日光之下的喜乐的虚假本质。在这个世界上的追求,一切都是空欢喜。如果我们想买喜乐,无论花多么大的代价,无论去这个世界上的哪里去买,也无论买了什么,结果,买回来的保准都是假货。新约圣经中的众圣徒,以他们被圣灵更新了的理智,并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我们真正的喜乐,不在娱乐节目中,不在事业的成功中,不在异性的青睐中,不在股票的涨幅中,不在房价的升值中……只在神借着耶稣基督的福音,所成就的救恩中。

【第四讲】

经文:二 12-17

题目:殊途同归

在本段经文中,所罗门向我们揭示了一种殊途同归。智慧人和愚昧人,这二者之间的不同,是黑白分明、截然不同的,他们之间的大脑不同、智商不同,一生的活法也就大不相同。然而,这种不同,在死亡面前,却彻底消失了。智慧人和愚昧人,在人生的终点处毫无区别,愚者智者殊途同归,他们都将被死亡吞灭。

在耶稣基督那里,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殊途同归。无论智慧人还是愚昧人,都可能被基督的福音改变,使得他们自己的生命不至于被终结在他们肉身生命的边界处。在基督里,无论智商高低,都是光明之子。

鲁益师曾说过这样一番话:“如果你没有选择上帝的国度,那么无论你取而代之选择了什么,结局都是一样。这真是逆耳之言,令人难以接受。难道真的是毫无区别吗?无论你选择的是女人还是爱国热忱,是可卡因还是艺术,是威士忌还是内阁里的一把交椅,是金钱还是科学真知,难道结局都是一样的吗?当然,区别是有的,但已是毫无意义了,我们终将错失我们之所以被造的目的,终会抗拒那唯一的保障和满足。对于一个在沙漠中奄奄一息的人而言,究竟是选择了哪条路才错过了唯一的水井,还有什么追究的意义呢?”是的,诚如鲁益师所说,所有的人,在跨越了生死边界后,一切的区别都将消失,包括愚智之别。而是否选择了基督,其区别将存到永远。

【第五讲】

经文:二 18-23

题目:我们的劳苦不是徒然的

“自我”和“日光之下”,是传道书中指出的人生两大牢狱。你的一生,无论谁束缚你,你最大的束缚是你的“自我”,自私、自立、自义、自怜。你的一生,再伟大的追求,也不过是追求在这一辈子、在这颗星球上能积累点什么、成就点什么,财富、知识、身份、地位。要想摆脱所罗门的哀叹,就必须脱离这两大牢狱。

在所罗门之后的九百多年后,人类迎来了可以领人走出这两大监牢的一位。说来讽刺,所罗门的痛苦,是他怕有不争气的后代。而他的产业,也正是因为不争气的后代给败光了。而在他之后的,人类迎来的可以领人走出两大牢狱的那一位,从肉身的角度来看,却正是所罗门的后代。所罗门因着不知道他辛辛苦苦打拼的家业和天下,在他死后会归给什么人,所以心便绝望。他这位后代的做法和想法跟所罗门正好相反。祂打拼一切、赢得一切,比所罗门付出的更多。而祂做这一切,并不怕留给未知(当然,对祂来说,并不存在“未知”)的后人,而且,都是为了能归给别人。

【第六讲】

经文:二 24-26

题目:吃喝就是吃喝

在经历了诸多以失败告终的尝试后,在这段话中,传道者呼吁他的读者,要享受生活,享受劳碌得来的成果。

之前,他之所以要把他一生的失败讲述出来,不是因为那些事物本身错了——不是劳苦错了,不是不该追求智慧,追求财富也没错,即使追求一定程度上的娱乐,也不是错误。而是想让他的读者认识到,想用那些事物(劳碌、智慧、财富、娱乐,等等)寻求生命的意义,绝对会徒劳无果。因为那些东西本来就不是用来干那件事的。在本章结束的地方,传道者说,该让它们恢复它们本来的面目了。也就是说,传道者之前的失败,其重点是:人没有把这些事物当它们本身来对待,而是要赋予其更高的意义——通过这一切追求,传道者要寻找人生的意义。

传道者说“我看这也是出于神的手”(24 下)。简言之,你要把吃喝、劳碌,按神造它们、设计它们的目的来看待,按神赋予它们的功用来使用、来享受。当人一旦把它们当它们自身的价值、照着神赋予它们的功能来对待它们时,它们还是很可爱的,还是很有价值的。

【第七讲】

经文:三 1-15

题目:万物都在主手中

传道者借着一段包含着二十四个“有时”的十四行诗(2-8 节)论证说,无论生命的乐章怎样变化多端,高低起伏,不变的真理只有一个:“有时”不掌握在人手中。人只能迎接“有时”,无法制造或规避“有时”。被置于设定了进程的程序中的人,只能随时间进程被动地反应,人不是自己的老板。

进而,传道者说,人生的这种无奈,是因为人无法洞悉神的整体计划造成的。人生经历中的一切,都是神安排的。而且,神安排这一切,让各样事务按其特色和目的运行,其本意是好的,不是为了与人作对。然而,因着人对神造作一切、运作一切的心意和目的无知,致使人无奈地挣扎在万务运作的时间进程中。

那么,人应该如何面对这种人生困境?洞悉了宇宙真谛——“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的传道者用了两个“我知道”(12、14 节),带出了给我们的两个建议。第一个,安心在自己的位置上,享受神的安排。安心于神所安排的每一段乐曲中,安心成为一段乐曲中的一个音符,并且享受在那角色和安排中。第二个,对神的安排有敬畏之心。无论世事如何变化,神都毫无改变。神之所以使人无法左右自己的人生,是为了让人摆正自己与神之间的关系,让人敬畏神。

作为基督徒的我们,与当年的所罗门相比,所看见的,是神更大的和更美好的安排,是神以救赎祂的子民为目的,对整个人类历史中一切运作的万务整体性的计划。我们应该常常看着那计划,基于我们对祂美善的旨意的洞悉,以敬畏的心顺服在神给我们的任何安排中。

【第八讲】

经文:三 16-22

题目:在奸恶的世界上安静度日

世上的一个可悲的事实是,在本来该彰显正义的地方,很可能充满奸恶,而且无法修正。我们的抗议,往往会被恶压制。传道者指出,这种情况下,人应该认识到,即使罪恶昭彰,公义也绝不会永远缺席,神一定会在祂的时间,审判世界,“任凭有时,审判有时”。

传道者进而指出,神之所以任凭人行奸恶,是为要借此给世人揭露一个真相:人和牲畜没什么不同。首先,神让人看到,当罪恶掌管人时,有道德观念的人不见得比无道德观念的兽强。其次,神让人看到,面对死亡时,人与兽无异:人和兽的死法一样。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传道者劝勉我们,要因着认识到神必审判奸恶,而把一切交托,安静等候,度我们在地上的日子。

作为基督徒的我们,有比这段经文更多的看见。真正的不公义事件,是两千年前的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的事件。我们不是真正的无辜受苦者,基督才是。而祂无罪受刑,是为了让我们这些有罪的人能免刑。因此,虽然我们是世上不公义的受害者,但我们更是那最大的不公义事件的受益者。所以,作为神儿女的我们,更有理由把一切交托,以喜乐的心接受神的安排,享受神在今生量给我们的份。

【第九讲】

经文:四 1-3

题目:面对日光之下的欺压

传道者观察到这个世界上的一种普遍现象,就是强者欺压弱者。这种现象极其普遍,有势力的、有资本的,欺负没势力、没资本的人,并没有时代和地区的区别。而且,这种情况无法得到解决。强者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但强者不关心此事。真关心此事的人是弱者,但弱者没能力解决。

在贯穿人类历史的社会矛盾面前,传道者非常痛感,非常绝望,并进而开始怀疑人生。他羡慕死人,更羡慕未出生过的人,这两种人都不需要面对和经历这种日光之下的痛苦。

既真正关心这个问题,又有能力解决这问题的那位,在日光之上。两千年前,日光之上的那位,做了一件颠覆性的事件。与人的弱者追求变成强者的努力正好相反,神——这真正的强者变成了弱者。这事件救了我们。这事件,也是我们今天面对日光之下欺压的资本。这事让我们认识到,我们不是真正的无辜受苦者,最应该喊冤的是救了我们的那位。这事让我们认识到,我们受的欺压再无人安慰,神都理解我们。这事让我们认识到,神掌管一切,祂使用人间最严重的一次对无辜者的欺压,成就了祂对祂的子民最彻底的救赎。因着这些认识,面对日光之下的欺压时,我们不是只能无奈地逃避。因着我们知道祂爱我们,祂掌管一切,我们敢坦然面对一切,并且还能期待祂下一步的作为。

【第十讲】

经文:四 4-6

题目:合宜地对待工作

经文涉及两种错误的工作观。

第一种,是争竞型工作观。努力学习、勤奋地工作,这本来是好事。但是,在这好事背后却是一件令人失望的事实:人们掌握技术,努力工作,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这表面的“美”的背后,竟然有一个“丑”:一些人工作的目的,不是把活儿干好,而是显得自己高人一等,证明自己的价值,显出自己的优秀来。这种争竞的背后,是价值感的缺失。正是严重的价值感的缺失,致使这样的人总是要从自己的行为中找出存在感和价值感来。

第二种,是懒惰型工作观。前一种人的丑,隐藏在动机里。而这一种人的丑,完全显明在表面上。这种人两手空空,一无所是,一无所长,自然也就一无所成。如果前面那种人是把工作偶像化了,那么,后面的这种人,就是把工作妖魔化了。

在基督里,我们有新的资源,可以修正我们的工作观。因着我们已经在基督里被称义了,我们就可以把工作搬下神坛了,我们不需要再借工作称义了。因着生命被更新,我们也可以不再惧怕工作了。我们就可以满足于基督借着祂的福音所赋予的价值中,殷勤地做正经事,借着自己的工作荣耀神,帮助人。

【第十一讲】

经文:四 7-12

题目:同行天路

本段经文结构很简单。前半段中,传道者指出,那人独行不好,传道者对这种人生的总结,是“虚空,极重的劳苦”。给独行侠盖棺定论后,在后半段中,传道者以比较的方式,呈现了伙伴关系的重要。第一句话就说“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之后,传道者以四个实例,来阐释这个“好”——一同作工,互相扶持,抱团取暖,共同争战。

天路历程中我们需要一同作工的伙伴,任何人都不具有所有的恩赐和能力,我们需要和别的肢体互相配搭,一同作工、一同追求。天路历程中我们需要彼此扶持的伙伴,我们难免软弱,当有人偶尔被罪恶过犯所胜时,如果有属灵的伙伴,就可能会得到扶持和帮助。天路历程中我们需要抱团取暖的伙伴,当我们信心受损、对前面的路没有盼望时,尤其是碰到逼迫的时候,我们特别需要抱团取暖,互相鼓励,“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来十 23)。天路历程中我们需要一同对抗世界攻击的伙伴,对来自世界的攻击,我们需要“同那清心祷告主的人追求公义、信德、仁爱、和平”(提后二 22)。

因此,作为天路客的我们,绝不该做独行侠。要设法让别人成为你的伙伴,也让你成为别人的伙伴。

【第十二讲】

经文:四 13-16

题目:这不是一个励志故事

这是一个小故事。就主体部分而言,这是一个卑微者变成尊贵者的小故事。然而,故事结尾处那两个传道书特色的词汇——虚空、捕风,让我们看到,这不是一个励志故事,这是一个让我们看清世界上所谓的成就和辉煌其虚空本质的故事。而从某种角度上看,这又实在是一个励志故事,这是一个让我们立志追求不会被时间淘汰之事的故事。

记住,这段话的真正作者,是上帝。祂爱你,关心你,在乎你,期待你平安、健康、幸福,因此,祂把这段话赐给了你。约壹二 15-17:“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因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都不是从父来的,乃是从世界来的。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惟独遵行神旨意的,是永远常存。”愿我们能使用一切的资源,去追求神,也帮助别人追求神。这样的追求,绝对不会被时间淘汰。

【第十三讲】

经文:五 1-7

题目:神在这里

之前的论述中,传道者用大量的事实,一再指出日光之下一切事物和一切追求的虚空和捕风的本质。与此同步的,传道者也一再或明说或暗示地指出,人真正的盼望,在日光之上的上帝那里。既然日光之上的上帝,是人生唯一的盼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与祂相处?这正是本段经文要揭示的。传道者具体从三个方面给出了劝勉:参加礼拜时,祷告时,做出承诺时。

参加礼拜时,我们要心存敬畏,因为神与我们之间有着绝对的区别。我们应该带着谨慎、恭敬的心,参与到敬拜的场合中。祷告时,我们要心存敬畏,因为神与我们之间有着绝对的区别。我们应该顺服神而非操控神,应该寻求祂旨意达成而非我们自己旨意的达成。在做出承诺时,我们要心存敬畏,因为神与我们之间有着绝对的区别。我们可以不做出承诺,但不可以做出承诺后不兑现。

总而言之,到神面前时,我们要心存敬畏,因为神与我们之间有着绝对的区别。

【第十四讲】

经文:五 8-六 9

题目:贪患

传道者借这段经文提醒我们,财富不能使人知足,并且,财富还可能带来祸患。在这基础上,传道者呼吁我们定睛于日光之上的神以及神所赐的一切福分。

传道者的呼吁对今天的教会来说,非常及时。法国哲学家托克维尔在他的经典著作《民主在美国》一书中说,他在美国所看到的,是一群只顾追逐个人蝇头小利和肤浅的感官享受的人。今天,这样的人,正在逐渐占领着教会。人心逐渐变得短浅。人一旦沦为世界的奴隶,最终必定以虚空和捕风收场。传道者提醒我们,人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不看重“日光之上”的上帝。任何没有上帝的人,或者不以上帝为人生中心的人,必然会走进日光之下的迷魂阵中并且把自己迷失在其中。

人生是一条不归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风尘仆仆地跋涉在通往死亡的道路上。追逐财富的人,必定枉费一生,到头来两手空空。因此,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遇到财富,而在于遇到耶稣。不在于当财主,而在于以基督为主。一位不记得名字的圣徒如此劝勉我们:“记住,你只有一个灵魂,只能活一辈子,只死一次。你是神独特的创造。天堂只有一个,它是永恒的,值得你为它牺牲一切。”

【第十五讲】

经文:六 10-12

题目:“命定”是枷锁吗?

任何一个存在的事物,其身份、性质、命运、终局等等,都已经被造物主命定了。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亦然,对神的命定,人无从改变,只能接受。

这样的命定,对于一个无神的人来说,显然就是枷锁,而且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挣脱的枷锁。传道者用了两个词来描述这种被命定了的人生:虚度,影儿;并用了两组“谁”和“什么”的问句,彻底否定了这种人生对自己能有的任何有价值的把握。

但对于一个在福音里的人来说,神的命定却是美事。我们的人生目标、人生规范,都来自于神的命定。因为神比我们自己更对我们负责任,更懂得什么对我们才是好的,因此,活在神的命定中,远比我们自己把握自己的人生强。因着这样的命定,我们可以对自己的一生满有期待。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因为知道,我们的人生是由一位爱我们的上帝把握着的,我们就可以期待此生。并且可以期待将来,无论此生如何经历,将来都有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等着我们。

【第十六讲】

经文:七 1-4

题目:未知死,焉懂生?

这段经文由四个箴言组成。这四句箴言有一个重点:参加葬礼的益处大于参加庆典的益处。葬礼,会让你不必要等到你人生的最后一刻,才验证你所拥有的、所追求的、所以为有价值的事,其虚幻的本质。葬礼的主角,就是你的将来,借着另一个人的死,让你认识到,你的一切资本全都是虚空,你一生的努力全都是捕风。真正的智慧人,不必要自己亲自死一次,而是通过别人的死,就可以学到人生最重要的功课。

如果你还没有接受基督,这段话正是对你说的。解决你死的问题,比解决你如何活的问题更重要。请你记住,你的生命,是一个从高处下落的过程,无论这个过程中你多么幸运,你抓住了多少你想要的,最后等着你的,都是一声沉重的“啪嗒”。因此,你一生最应该作的,就是接受耶稣作你的救主,让祂那双大手将你稳稳当当地接住。
这段话同样也是对基督徒的劝勉。很多基督徒信主,不过只是为了这辈子过得好一些而已。保罗哥林多前书十五章 19 节说:“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众人更可怜。”我真的相信,这一辈子,主也与我们同在,祂的怜悯、保守、供应,都随时临到我们。但是,不要忘了保罗的忠告,如果你很少认真思考死亡,信耶稣主要是指望这辈子的幸福,那你就比那些“众人”更可怜。

【第十七讲】

经文:一到七

题目:未知死,焉懂生?(续)

这一讲的经文,是前半段中一些特殊的经节。这些经节读起来非常不像传道书的内容,与传道书中以“虚空”和“捕风”为主旋律的格调相当不一致。然而,这些经文所揭示的,却是传道书之所以讲“虚空”与“捕风”的重要目的之一:让我们在地上更充分地过好今世的、物质的生活。

我们只有认识到死亡的毁灭性力量,进而认识到我们生命的意义不在此生,我们在此生中,才可能真正过好物质生活。我们只有认识到日光之下的虚空并有日光之上的视角,才可能会正确对待今生的得失,才可能会正确使用今生的事物,也才可能真正享受今生每一个短暂的事物。

因此,认识到此生虚空和捕风的本质,不是对物质享受的剥夺,而是支持。一个人,当他认识到日光之下的虚空,并且把他生命的价值放在日光之上,把他的盼望放在日光之上,这人将活出一种真正积极向上、喜乐平安的人生。

【第十八讲】

经文:七 5-14

题目:顺应神的命定

在这段话中,首先,传道者先以智慧和愚昧为例说明,智慧人不见得像你想的那样,就一定比愚昧人值得信赖。之后,传道者指出,未到最后的结果之前,别着急着下结论。再后,传道者再一次以智慧和财产为例,说明智慧和财产的价值没那么高。它们是有价值,但只局限在今生。在上述论述的基础上,传道者给出了劝勉:顺应神的安排,无论境遇好坏,都要以顺应的心态对待。有时,要充分享受一切相对的好。有时,又要认真思考相对的好的短暂和脆弱。

只食人间烟火的人,是把相对的好偶像化的人。不食人间烟火的人,是把相对的好妖魔化的人。二者都不是健康的基督徒。神安排每一种日子都有祂独特的目的。我们要按神的目的对待不同的日子。亨通的日子,享受此生相对的好,享受神给你的份;遭患难的日子,思考生命的意义,思想永恒的结局。关注日光之下、活在当下有时,我们不能不食人间烟火;思想日光之上、心系永恒有时,我们更不能只知道食人间烟火。

【第十九讲】

经文:七 15-29

题目:在矛盾的世界上作神顺命的儿女

传道者以这个这世界上的一个怪现象——好人做好事,反倒早死;恶人做坏事,倒是享受长寿——开始了他的论述。基于这怪现象,传道者给出了一个劝勉,他让他的读者既不要为了得到好报而拼命做好人,也不要因为得不到好报而拒绝做好人。这个劝勉的理由是什么?传道者苦苦思考,试图给这怪现象作出解释,却只得出一个并不令人满意的结论:按神的创造的本意来说,本来没这些难题,是人的罪造出这么多麻烦和矛盾来。如此一来,这个劝勉也就成了一个没有说服力的劝勉。

在我们的生命里,我们看到了这个现象的更极端的形式。首先,我们认识了一位真正的不得好报的义人。祂一生坚持行义,却没有得到好报,三十三岁时就被人处死。进而,因着祂所作的,产生了一群包括我们在内的得了极端好报的恶人。我们本来与神为敌,该受神的咒诅,但却蒙神赦免了所有的罪,并蒙神应许要得到天国永恒的基业。那真正的义人行义,反致过早地死去了。而我们有诸多恶行,倒因着那义人的早逝,得享永生的福乐。
这就是福音的故事。并且,这就是我们实践所罗门劝勉的理由。只有在基督里的人,才拥有一颗敬畏神的心,这样的人才可以不受结果影响地行善。因为我们这群恶人已经得了天父无可估量的好报,因此,无论是否有地上的好报,我们都可以尊着天父的旨意而行。

【第二十讲】

经文:八 1-17

题目:智慧的尺度

今天的经文,事实上揭示了一种真正的智慧。既不贬低智慧、也不高抬智慧的智慧,是真正的智慧。可以让我们知道智慧这把尺子能测量什么、以及不能测量什么的智慧,是真正的智慧。也就是说,真正的智慧,让我们既知道智慧的用途,也知道智慧的局限。

或者,我们可以稍微全面一些地如此总结:真正的智慧,有一个三加一的模式:三个方面的知识上的知道,加上因着这些知道,而有的一个生活上的知道。第一个方面的知道是关乎我们的,我们知道自己的智慧能干什么。第二个方面的知道是关乎神的,我们确定地知道神掌管明天,以及确定地知道神总会有审判。第三个方面的知道既关乎我们,也关乎神:我们知道凭着我们自己的智慧,对神有很多很多很多不知道的。因着这三个知道,我们就可以有第四个方面的知道,关于我们应该如何生活的知道:不为明天的未知而慌张,也不为着善恶颠倒就心怀不平。我们会把握我们能把握的,交托我们把握不了的。换句话说,前三个知识层面的知道,让我们知道在已知领域如何应对,在未知领域如何交托。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如何在充满不确定而且黑白颠倒的日光之下,享受神赐给我们每时每刻。

【第二十一讲】

经文:九 1-10

题目:充实地过虚空的日子

在死亡阴影的笼罩之下,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享受之心,会备受打击,会导致人消极厌世,无心作任何事。但传道者却给出了一番积极的劝勉。之前,传道者也曾劝勉他的读者要享受人生,但都不像这段中那样深入。

这段经文中,传道者劝勉的措辞很强烈,他使用的语气是命令式,他命令我们享受人生。传道者劝勉的范围非常全面,包括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传道者都劝勉我们积极地经营。传道者的劝勉也非常具细节性,吃饭、喝酒、与家人的生活、工作,每一方面上,都应该以积极喜乐的心面对。

而传道者如此劝勉的重要理由,是我们已经被神悦纳。因着被主悦纳,死亡的阴云不再笼罩我们,我们应该把地上的本来是虚空的日子,经营成充实的日子。传道者相当于劝勉我们:要让你这个人的状态,要让你的家的状态,要让你对工作的态度,都显出你是个被神悦纳的人。要活出一种朝圣者的人生来。无论此世如何,你都应该朝气蓬勃。

【第二十二讲】

经文:九 11-12

题目:万事如意

心想事成、万事如意,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传道者在这两节经文中所谈论的,是一个和这心愿正好相反的事实:我们无法把握我们的明天。明天会发生什么,不在我们的意料中,不但我们的努力不见得会得到理想的结果,并且反而可能有祸患等着我们。

其实,心想事成、万事如意,离我们并不遥远。关键在于其中的“意”是谁的。从整本圣经的角度来看,毫无疑问,我们所遇到的任何事,无论是不是我们所期待的,它都在神的宏观旨意中。如果我们坚持“我的旨意成就”,我们就不断地失败着。而如果我们期待“主的旨意成就”,我们就不断地成功着。

因此,心想事成、万事如意,离我们并不遥远。当我们的“心”被矫正为思念天上的事时,当我们的“意”与天父的旨意相契合时,我们的心愿就经常被达成着,我们就能过一个“事事顺心”的人生。

【第二十三讲】

经文:九 13-十 20

题目:在智慧被藐视的世界上作智慧人

作基督徒,能从一个更高的层面、从更本质的层面理解智慧,这让我们比别人更能看清这个世界上的那些有权利且自认为有智慧的人,他们的愚昧本质。因此,作基督徒,可能比别人更加愤世嫉俗,对这个社会、对政权冷嘲热讽。

本段经文有三个话题交织在其中:对权贵践踏智慧这一现象的揭示、传道者对智慧价值的肯定、传道者对读者要作智慧人的劝勉。传道者一边指出政治对人民福祉的影响之大——政治上的恶会导致智慧被藐视和践踏、政治的好坏连于人民的福祸,一边肯定智慧的价值,并劝人以智慧的方式对待掌权者。传道者劝勉我们,不要因着看到智慧被践踏的现象,就打击了我们积极寻求智慧的心。我们更不应以愚昧待愚昧。当这个世界的人,尤其的掌权者们,以不敬畏的心态做事并且对待我们时,我们应该回应以真正的智慧:以敬畏神的心尊重他们。当世界严重缺失智慧的时候,正是我们应该加倍地以智慧对待世界的时候。

【第二十四讲】

经文:十一 1-6

题目:当将你的粮食撒在水面

传道书一路走来,所罗门让我们看到我们存在于其中的世界的两个特点:虚空,无定。无论追求什么,都是虚空和捕风。而且,明天会发生什么,我们根本把握不了。

这就引发一个问题:在这样的世界上生活,我们值得投入自己的宝贵的资本,如时间、精力、金钱,积极地做事、积极地生活吗?我们有必要认真地对待我们的学业和事业吗?显然,因为虚空和无定,我们作任何事的积极性就会被打击,人容易变得消极、厌世。

今天的经文中,所罗门对我们的劝勉是,面对无常的世界,我们应该不气馁、不怠惰、不消沉;同时,我们也不莽撞、不蛮干、不盲目。我们不应该处心积虑地避免失败,而应该积极地追求成就。要充分使用神所赐的智慧,怀着信靠和交托的心,积极地生活,积极地进取,无论是对待教会里的服侍,还是对待社会上的学业和事业。

【第二十五讲】

经文:十一 7-十二 8

题目:当记念造你的主

在这个段落里,传道者给了我们一个忠告。他变换着说法,把这一忠告强调了三遍。他提醒我们,享受人生的同时,不要忘了,我们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我们是一位造物主所创造的。有一天,这位创造主会们让我们为自己一生的所作所为交账。因着死亡而导致的生命的虚空,让人懊恼,让人厌世。但是,比虚空更可怕的、更值得人在意的是,如何面对上帝的审判。在这基础之上,传道者劝勉我们,在活着的时候,总要趁着还有时日,认真思考应该如何面对将来的审判,以及在此生,应该如何对待这位造物主。

如果我们是因着一位创造主的创造而存在的,又是因着这位创造主的供养而存续的,而这位创造主又时刻鉴察着我们、在我们人生的终点处又将审判我们,无疑,我们生命的重点应该以祂为中心。我们就当趁着有时日,记念我们的创造主。我们一生中最大的事,就是追求认识祂(如果我们尚未得救),并因着对祂的认识而追求爱慕祂、敬拜祂(如果我们已经得救)。

【第二十六讲】

经文:十二 9-14

题目:总意就是敬畏神

这是传道书的最后一个段落。由两个“再者”带出的两个部分,分别论述了传道者期待读者给予关注的两个重点。

第一个重点,传道者期待读者重视这卷书。传道书是他的精心之作,也是他的良心之作。为了让他的读者容易接受,他在保证此书真理性的同时斟词酌句。此书能矫正我们思想的追求对象,也能结束我们思想的未婚状态。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有一个神圣来源:是我们那唯一的牧者所赐。

第二个重点,传道者期待读者认真回应这卷书。他劝勉我们对世界上学问的追求要适可而止,而要尽心竭力地追求一件事:敬畏神。且以实际的顺服行动来实践对神的敬畏。传道者以此追求,为“人所当尽的本分”,为人之为人的根本。也就是说,传道者借这第二个重点指出,只要是人,就应该把“敬畏神”置于自己本分的位置上。

两个重点,显然以被传道者冠以“总意”的第二个重点为主。传道书众多的话题和劝勉,其终结点是什么?传道者真正期待人有怎么的回应?一言以蔽之,就是以实际的顺服行动,履行“敬畏神”这一人生的本分。

【第二十七讲】

经文:传道书整体

题目 四世同堂

传道书借着一些经文纠正我们的“恋世”。因着离开了创造万物又设计了万物意义的主,人在日光之下的一切追求就都成了捕风,一切资本也都是虛空。真正的、恒久的真实,在光之上。神之所以让我们认清世界虛幻的本质,是期待我们这群拥有新生命的人“出世”。我们是天国子民,我们不属于世界,不应该总是想着在这个地上常住久安。

传道书借着另一些经文纠正我们的“厌世”。在主的里面,生命即使短暂,也是有其固有的意义。在这个短暂的世界上,神依然给了我们暂用的恩典,日头、雨露、饮食、金钱、工作、房屋。而这些暂时恩典的功用之一,是支持我们履行一份神圣的使命,这使命就是:向这个无神的世界见证来自“日光之上”的福音。神呼召我们带着这使命“入世”,领更多的人脱离“日光之下” 这一虚空无定的牢狱。

作为主在世界上的“殿堂”,愿这四个“世”常存在我们里面:我们不恋“世”,我们也不厌“世”。我们要因着拥有新生命而出“世”,又要因着拥有新使命而入“世”。

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to comment
Projects
None yet
Development

No branches or pull requests

1 particip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