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read every piece of feedback, and take your input very seriously.
To see all available qualifiers, see our documentation.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作者:苏格拉没有底
2024-08-30
1
“聂哥要死了,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阿毅讲起执行的那天。
“为什么?”我好奇地问。
“因为执行之前,死刑犯会戴连在一起的手铐和脚镣。戴上它,意味着某一天就要执行了。”
“不会提前通知哪一天吗?”我追问。
“不会的,具体哪天执行都是保密的,为了防止死刑犯执行前的过激行为。”阿毅淡淡地说道,他一审也是死刑。
figure 1 死刑执行前犯人被戴上手脚都束缚的铁链(图片来自网络)
阿C见证了聂哥最后一程,但即使有人要执行了,大家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去考虑别人的事情,阿C还在为自己的案子白发丛生。
“早上开挂锁的声音一响,所有人都知道,就是这天了。”阿C说,“牢门外面站了10个法警,他们要冲进来直接把人带走,但是邓所长还是拦下了,再给点时间让聂哥和大家把事情说完。”原来聂哥是杀人犯,也是前5仓的仓头。
“枪毙吗?”
“不是,现在都是打药,一针麻醉,一针毒药,绑在担架上,有专门的执行死刑的面包车。”
figure 2 注射流动死刑执行车(图片来自网络)
2
我来二里半的时候,他们口中的聂哥已经死了。人们讲起他,还是那顿断头饭。
他一口没吃。
朱警官说,没有几个犯人在面对死刑执行的时候是不发抖的,聂哥发没发抖,我们无从知晓。
我最初听到的是,二里半,30万,可以买一条命。原来,是他的命。不知道是因为家里实在没钱还是不愿意买他这条命,这笔买卖最终没有成行。
中国的司法系统当然是腐败的,30万一条命,其实不算贵,但是还是有人买不起,特别是在小县城。
人们之所以对断头饭津津乐道,是因为食物是二里半永恒的主题。
“吃了,可惜,不吃,也可惜!”阿毅感叹道。
“怎么讲?”我问。
“马上就要死了,吃进去有什么意思?不吃,要是给我们吃多好啊!可惜了!”
谈起死刑,中国每年到底有多少人执行死刑,这已经是个秘密。但是邓承见说,“我们去年就执行了好几个呢。”
以前枪决,行刑的人会事先坐在车里,等犯人就位以后,拉开车门,然后跳下车,掏出枪,让犯人张嘴,然后从后脑勺一枪干净利落。 开完枪之后再马上跳回车里,等待法医确认死亡,确认完毕,拉上车门便离开了。
figure 3 张嘴是为了防止脑浆飞溅到开枪的人身上 (图片来自网络)
人们在描述枪决场景的时候好像自己亲身经历一样,细节无比清晰,画面格外流畅。
面对无期和死刑,大部分人毫不犹豫地选择继续活下去,他们甚至为了能够从死缓改到无期,做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死亡是可怕的,特别是你对这个世界还有很多期待的时候。
我常常在深夜值班的时候想起死亡这个问题,我想我们都会死的,最好的死亡方式是什么呢?
时间是如此的宝贵,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和短暂。
我思考了很久,我认为最好的死亡方式就是少留遗憾地死去。
尽可能去做你想做的,尽可能去经历未经历的,尽可能留下美好的回忆,不虚此行。
3
对面放风的时候总是能看到一个穿红马甲的人,那是重刑犯的身份,但也不是所有重刑犯都穿红马甲。听说,他杀死了自己的儿媳。
figure 4 重刑犯红马甲(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个伦理的悲剧。他的儿子在工地上摔死了,得了一笔赔偿,他的儿媳变成了寡妇,拿着这笔钱耍新的朋友,忽略了自己的孩子,留下爷爷奶奶照顾孙子。他作为一个老人,觉得儿子的死得来的赔偿,没有花到孙子身上是不可忍受的,就残忍地把儿媳给杀死了。砍完人之后,他就马上后悔了。
人们都在讨论下一个吃断头饭的人,会不会是他,不过看起来他精神萎靡,总是低着头走路,年纪也不小了,对于他来说,也许断头饭比起老死狱中要来得干脆一些。
不过,对于那个小孩子来说,我不知用什么去形容他面对的人间悲剧。
父亲不幸摔死了,接着母亲被爷爷杀死了,然后爷爷被处决了,一连失去3位至亲,这是何等的灾难。
这些灾难你无法阻挡,因为他们不允许被公开,不允许被讨论,这可能比灾难本身更让人无助。
博客首页
《二里半看守所》-chapter 14: 搬不动的二里半
黑夜、黑头套、黑帮绑架
中国司法系统的另类腐败
The text was updated successfully, but these errors were encountered:
No branches or pull requests
作者:苏格拉没有底
2024-08-30
1
“聂哥要死了,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阿毅讲起执行的那天。
“为什么?”我好奇地问。
“因为执行之前,死刑犯会戴连在一起的手铐和脚镣。戴上它,意味着某一天就要执行了。”
“不会提前通知哪一天吗?”我追问。
“不会的,具体哪天执行都是保密的,为了防止死刑犯执行前的过激行为。”阿毅淡淡地说道,他一审也是死刑。
figure 1 死刑执行前犯人被戴上手脚都束缚的铁链(图片来自网络)
阿C见证了聂哥最后一程,但即使有人要执行了,大家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去考虑别人的事情,阿C还在为自己的案子白发丛生。
“早上开挂锁的声音一响,所有人都知道,就是这天了。”阿C说,“牢门外面站了10个法警,他们要冲进来直接把人带走,但是邓所长还是拦下了,再给点时间让聂哥和大家把事情说完。”原来聂哥是杀人犯,也是前5仓的仓头。
“枪毙吗?”
“不是,现在都是打药,一针麻醉,一针毒药,绑在担架上,有专门的执行死刑的面包车。”
figure 2 注射流动死刑执行车(图片来自网络)
2
我来二里半的时候,他们口中的聂哥已经死了。人们讲起他,还是那顿断头饭。
他一口没吃。
朱警官说,没有几个犯人在面对死刑执行的时候是不发抖的,聂哥发没发抖,我们无从知晓。
我最初听到的是,二里半,30万,可以买一条命。原来,是他的命。不知道是因为家里实在没钱还是不愿意买他这条命,这笔买卖最终没有成行。
中国的司法系统当然是腐败的,30万一条命,其实不算贵,但是还是有人买不起,特别是在小县城。
人们之所以对断头饭津津乐道,是因为食物是二里半永恒的主题。
“吃了,可惜,不吃,也可惜!”阿毅感叹道。
“怎么讲?”我问。
“马上就要死了,吃进去有什么意思?不吃,要是给我们吃多好啊!可惜了!”
谈起死刑,中国每年到底有多少人执行死刑,这已经是个秘密。但是邓承见说,“我们去年就执行了好几个呢。”
以前枪决,行刑的人会事先坐在车里,等犯人就位以后,拉开车门,然后跳下车,掏出枪,让犯人张嘴,然后从后脑勺一枪干净利落。
开完枪之后再马上跳回车里,等待法医确认死亡,确认完毕,拉上车门便离开了。
figure 3 张嘴是为了防止脑浆飞溅到开枪的人身上 (图片来自网络)
人们在描述枪决场景的时候好像自己亲身经历一样,细节无比清晰,画面格外流畅。
面对无期和死刑,大部分人毫不犹豫地选择继续活下去,他们甚至为了能够从死缓改到无期,做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死亡是可怕的,特别是你对这个世界还有很多期待的时候。
我常常在深夜值班的时候想起死亡这个问题,我想我们都会死的,最好的死亡方式是什么呢?
时间是如此的宝贵,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和短暂。
我思考了很久,我认为最好的死亡方式就是少留遗憾地死去。
尽可能去做你想做的,尽可能去经历未经历的,尽可能留下美好的回忆,不虚此行。
3
对面放风的时候总是能看到一个穿红马甲的人,那是重刑犯的身份,但也不是所有重刑犯都穿红马甲。听说,他杀死了自己的儿媳。
figure 4 重刑犯红马甲(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个伦理的悲剧。他的儿子在工地上摔死了,得了一笔赔偿,他的儿媳变成了寡妇,拿着这笔钱耍新的朋友,忽略了自己的孩子,留下爷爷奶奶照顾孙子。他作为一个老人,觉得儿子的死得来的赔偿,没有花到孙子身上是不可忍受的,就残忍地把儿媳给杀死了。砍完人之后,他就马上后悔了。
人们都在讨论下一个吃断头饭的人,会不会是他,不过看起来他精神萎靡,总是低着头走路,年纪也不小了,对于他来说,也许断头饭比起老死狱中要来得干脆一些。
不过,对于那个小孩子来说,我不知用什么去形容他面对的人间悲剧。
父亲不幸摔死了,接着母亲被爷爷杀死了,然后爷爷被处决了,一连失去3位至亲,这是何等的灾难。
这些灾难你无法阻挡,因为他们不允许被公开,不允许被讨论,这可能比灾难本身更让人无助。
博客首页
《二里半看守所》-chapter 14: 搬不动的二里半
黑夜、黑头套、黑帮绑架
中国司法系统的另类腐败
The text was updated successfully, but these errors were encount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