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墙 | 三退 | 诉江 | 中共卖国 | 贪腐淫乱 | 窜改历史 | 党魁画皮 | 中共间谍 | 破坏传统 | 恶贯满盈 | 人权 | 迫害 | 期刊 | 伪火 社论 | 问答 | 剖析 | 两岸比对 | 各国褒奖 | 民众声援 | 难忘记忆 | 海外弘传 | 万人上访 | 平台首页 | 支持 | 真相 | 圣缘 | 神韵 | |
清朝雍正年间,山西人李某在京师帮助一个典当商人做事,一年的收入是三百缗。一缗是一千文铜钱,这收入还是不错的。(在《续客窗闲话》作者成书的那个年代,一两银子大概是两千文,三百缗约为一百五十两银子。) 李某有个同乡赵甲,想要开一家杂货店,但苦于没有资本,就向李某求助。李某慷慨解囊,给了他一百贯(当时约合五十两银子)先试着干,并说如果营收好,两人可以合伙一起做,这百贯就算自己的投资。两人只是口头约定,并无任何文书,也没有第三人知晓。 没过多久,李某突然染病去世,典当商人找来李某的儿子,李家子扶棺回乡。当时赵甲恰好去外地购货,回来后才知道李某已经去世了,非常难过,为李某设灵位祭奠。 由于赵甲经营有方,不到十年,杂货店就十分兴隆,赚了数万两银子。而李家则家道中落,衣食不足,亲戚朋友都劝李某的儿子外出谋生。李某的儿子找人算了一卦,说是大吉。恰好有人要去京师,他就与那人相伴而行。 李某的儿子来到了昔日父亲受雇的典当行,想求人将自己引荐给商人。有人知道赵甲与李某是故交,现在赵甲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李家子去赵甲那里求职,一定会被录用的。于是带着李某的儿子前往赵家。 清朝雍正年间,山西人李某在京师帮助一个典当商人做事。图为明仇英《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当铺等店家。(公有领域)赵甲听说是故人之子来了,非常高兴,热情地款待了李家子,并对他说:“我是因为你父亲的缘故才有了今日,我已经找了你很久了,奈何一直没有你的音讯。如今你主动前来,真乃神助我也。”遂让李家子做主账目,为他管理账目,但没有和他说酬金几何。李家子安心学习,也不计较报酬,只是尽心极力做好工作。 过了几年,赵甲见李家子辛勤刻苦、出入无私,做事踏踏实实的,便笑着对他说:“你已过了及冠之年,可以自立门户了,应该考虑娶妻生子之事了。”李家子道:“侄儿依靠伯父为生,并无任何额外的收入,哪里敢娶妻增添负担呢?”赵甲说,“这事暂缓缓也行。不过你身为主帐,应该帮我计算一下我的总资产有多少。” 数日后,李家子查完账目,告诉赵甲他的现金和货物合起来值六万多两银子。赵甲听后,对他说:“我将分一半给你,这是你应得的。”李家子惊讶地说,“伯父何出戏言?侄儿在此数年,伯父周给衣食,侄儿内心已是无比感激。况且作为小辈,我本不应得酬金,纵使伯父怜恤,给我数十贯钱的年例就已经足够了,哪里要给这么多?伯父子孙繁盛,并非是无人继承,侄儿绝不敢有非分之想。这笔钱侄儿要恭敬地拒绝您了。”赵甲笑道:“你无需推辞,我这么做自有道理。” 几天后,赵甲摆下盛宴,将乡里长者等有身份的人全部邀请过来,李家子亦在坐。三杯酒饮过后,赵甲对众人说:“当年我落魄京师,遭尽白眼。李故友与我,其实不是旧交,之前也无瓜葛。在我一言求助后,他慷慨相助百千钱,且不立契券,是相信我能诚实守信。我由此起家,但是李兄却逝去。当时李兄与我有合业之说,既然有此约定,我所获的利润理应与其均分。我在刚看到李家侄儿时,本想将事情经过跟他讲清楚,但担心他少不更事,拿到手的钱财就挥霍掉了。如今我看他勤俭能独自经营,我又怎能辜负李兄的信任?” 说罢,将罗列的财产清单给众人看,希望在大家的见证下均分。众人纷纷对李家子说:“你的赵伯父实属世间难得之人,你有福气了。一个贫穷之人突然变成富人,我们借这个酒祝贺你。” 几天后,赵甲摆下盛宴,将乡里长者等有身份的人全部邀请过来。示意图,图为清 袁耀 绘《山水楼阁图》局部。 (公有领域)李家子却站起来道:“诸位长者且慢恭喜,请听我一言。赵伯父所言并无凭证,他是想做一位重义之人。我虽然年幼,但也不敢取不义之财。即便亡父确实存了百千钱,算上利息,我拿二百贯足矣。多取即是不义,我不敢做这种事。” 此时赵甲命仆从拿着三万零几百两的银子进来,并说:“今日交清,卸下了我肩上的重担,你快拿走吧。”李家子只拿了一百两就离开了,赵甲派人追赶他,却没有追上。 赵甲便邀请众乡亲作证,呈报官府,求访李家子。官府在知晓前因后果后,觉得这案子比较特殊。于是先发公文到李家子的老家,将李家子请到官衙,又叫来赵甲,当庭要将赵甲拿出的一半财物判给李家子。 李家子却道:“小人实无功德,不劳而得多金,暴富乃是不祥之事,所以我不敢收下。”官员建议说:“如今某寺庙年久失修,你用这笔钱去修缮,不也是功德吗?”赵甲和李家子于是叩谢而去。 此后,两人争相布施,修缮寺庙,很快庙宇焕然一新。官府将寺庙的名字改为“双义庙”,并赐给赵甲“重义轻财”的匾额。 芗厈(《续客窗闲话》的作者吴炽昌,字芗厈)评论说,最近听说有骨肉至亲因为分家不均,甚至去官府争讼。从没听说过有像李家子这样因为推让财产而逃走的,也没听说过报官找恩公的。我倒想起之前有类似的案例,有记载说,雍正六年,河南人崔世有捡到秦太丢失的银子一百七十两,将其物归原主,一点酬金也不要。当时的制军田文镜听说这件事后,上奏给了朝廷,皇帝下旨给了崔世有七品顶戴,并赏银百两,以表彰他的善行。赵甲的事在这件事之后,当事者应该援引此例去处理,可惜他们没想到这么做。 而在笔者看来,一边是重信义誓要报答“一饭之恩”,另一边是坚持“无功不受禄”的仁厚之人,二人一推一让之间尽显见利思义的令人称颂的德行,尽管没受到更多的表彰,也可算得上一段流传后世的佳话。 参考资料:《续客窗闲话》 责任编辑:李婧铖 @*# 相关新闻: 编辑推荐: 热门新闻: 下载翻墙软件浏览原文:见利思义 这两人竟为互让财产惊动官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