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墙 | 三退 | 诉江 | 中共卖国 | 贪腐淫乱 | 窜改历史 | 党魁画皮 | 中共间谍 | 破坏传统 | 恶贯满盈 | 人权 | 迫害 | 期刊 | 伪火 社论 | 问答 | 剖析 | 两岸比对 | 各国褒奖 | 民众声援 | 难忘记忆 | 海外弘传 | 万人上访 | 平台首页 | 支持 | 真相 | 圣缘 | 神韵 | |
善有善报的价值观是一种普世价值,在中华文化中极受到崇尚标榜。然而善报的事迹不一定是表现在外的轰轰烈烈的举动,可能是一个人对自己行为操守高道德标准的自我要求。一起来看发生在清朝的两件事迹。 苏州的吴松甫先生(名钟骏),是一位品德高尚、学问渊博的长者。他在庚寅和辛卯年间担任苏州藩署的教职,当时梁恭辰(《北东园笔录》的作者)随在苏州任职的父亲前往,和仲兄一同受业于吴松甫先生。 藩署的书屋非常狭小,仲兄与吴先生隔着一间房,而梁恭辰则天天陪伴在他的身边超过两年。他感受到吴先生为人宽厚敦实,从不疾言厉色,即使谈笑间偶尔开些玩笑,也始终保持正直严谨。他平生没有其它爱好,唯独热爱收集书籍,甚至不惜借钱来购买。他常常手抄书籍,几乎不曾停下。他说,若无法考中进士,将来便以抄书为生。 吴先生是壬午年的举人,后来参加己丑年的会试。他私下表示,如果不中进士,未来或许只能谋得一个教职。有个相士看了他的面相,评说:“吴先生学问甚佳,但外貌平平,可能仅能担任教官。” 辛卯冬天,吴先生准备赴京赶考,辞别了教馆。梁恭辰的父亲资助了他的旅费。不料,他的兄长在年底去世,家中无多余钱财,加上岁暮将至,连丧礼都难以办理。无奈之下,他将所有的旅费拿出来办理兄长的后事。房东也立刻上门催租,吴先生一时陷入困境,无以为生。而梁恭辰与仲兄身在藩署,对他的境遇毫不知情。 新年过后,吴先生来到藩署,消瘦憔悴,沮丧写满脸上。两兄弟感到惊讶,便询问他发生了什么事。吴先生泫然泪下,说:“我的旅途已无法成行,教馆又已辞掉,现在生活无着,该怎么办呢?”梁恭辰听了他的近况也感到忧闷。 当时,梁恭辰先母郑夫人在岁末给了他们一些压岁钱。梁恭辰与仲兄商议,决定将这笔钱拿出来帮助吴先生。同班的还有其姑父邱藜辉和林庆枯两位,他们得知后,也慷慨解囊,大家合力凑成一百银元,让吴先生得以成行。 四月二十九日,传来了吴先生高中状元的喜讯,消息迅速传遍苏州,人们传为佳话。梁恭辰认为,由困难而得通达,本属常理,但像吴先生这般迅速回报的,实属罕见。如果当时他吝惜手中的钱财,不为兄长办理丧事,即使能成行,也未必会如此顺利;即使中试,也未必能考取第一名。 到了甲午年,吴先生以修撰身份来闽主持乡试;乙未年又主持湖南的乡试;丁酉年则担任福建学政,随后升任大司成(掌理国子监教育之事),成为宫廷詹事府(东宫)的学者。近来听闻他已赴浙江视学。 善有善报,吴先生的人生由教官的格局上升为学政、视学!对于仁厚之人,天道善报,不会终止! 龙雨川(名光旬)出身桂林,以孝廉身份担任湖南知县。他治理地方政务爱民如子,因廉能而声名远播。因其清廉政绩,受到上司的推荐,之后被调任他省。《北东园笔录》的作者梁恭辰的父亲与龙家大人有世谊,当年两人同登甲寅乡榜,两家的子弟也有交谊。 龙雨川的儿子翰臣(名启瑞)秉承家风,甲午科考中孝廉,为人端方谨慎,尤好义轻财,对亲友慷慨解囊毫不吝啬。同乡的闵鹤雏孝廉曾赞美他,与他是难得的君子之交,近年仅得此一人。 庚子年,礼闱考试结果揭晓,龙雨川的儿子与闵鹤雏和梁恭辰都名落孙山。梁恭辰见到翰臣形色温柔敦厚,不气馁、不怨天尤人,人品非凡,乃真君子也。梁恭辰心中佩服,想要仿效他的为人,可是总觉得自己差他太远,总也学不来、及不上。随后,翰臣考取中书职位,又在辛丑年进士科考中一举夺魁,成为状元,诗文书法都非常出色。 当年夏天,梁恭辰返回桂林,适逢父亲调抚江苏,舟过长沙,正好龙雨川来访。龙雨川提到自己上任某县令不久,县署中有一荒芜废弃的旧亭,他用自己的薪俸重修了,并合邑中绅民之力疏通了县南一条湮塞已久的水渠。地方上人们传说这条水渠通了之后,该地必会出状元。当时水渠刚修好,亭工也完工了,县民建议将亭子命名为“启瑞亭”,寓意吉祥,就在“启瑞亭”的匾额要择日悬挂时,翰臣夺得状元的消息刚好传来,这应验了地方的传说,使人倍感欣喜。 循吏家出孝廉出状元,这样的佳话并非来自偶然,不也是因果的表现嘛!@*# 资料来源:《北东园笔录》 ——看更多【救世古鉴】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 相关新闻:下载翻墙软件浏览原文:这些小善行在上天眼中并不小 天道善报不会终止! 手机上长按并复制下面二维码分享本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