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墙 | 三退 | 诉江 | 中共卖国 | 贪腐淫乱 | 窜改历史 | 党魁画皮 | 中共间谍 | 破坏传统 | 恶贯满盈 | 人权 | 迫害 | 期刊 | 伪火 社论 | 问答 | 剖析 | 两岸比对 | 各国褒奖 | 民众声援 | 难忘记忆 | 海外弘传 | 万人上访 | 平台首页 | 支持 | 真相 | 圣缘 | 神韵 | |
1999年末的中国,制造业正如火如荼,无论是从城市到乡村,到处都是在追求更好生活的年轻人。这一年,我为了爱情,放下原本的生活与舒适圈,来到中国,开启了在南方的工作生涯。那时候的我刚踏入鞋子制造业,这个看似平凡却又充满无限可能的行业,也随着我初到的那股怀着梦想和爱情的勇气,成为我24年职场生涯的起点。 回想起那一段时光,初入中国鞋业市场的我对制鞋过程感到无比新奇,尤其是鞋子设计开发的每个环节。第一家工作的是一家小规模的鞋厂,我的职位是鞋子开发设计副理,这是一个需要协调国外设计师和工厂生产部门的角色。 每天,我都要与设计师们讨论新颖的设计理念,然后把这些创意传达给工厂的工人们,再到样品室中盯着一双双由图纸化成实物的样品鞋。看着原本平面的设计图经过工厂的巧手变成立体的鞋子,这种从无到有的转化,每每让我惊艳不已。 那时候的鞋业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充满无数的机会和挑战。当年,中国的制鞋业对于全球市场的占有率飞速增长,许多投资者和公司蜂拥而至。那是一个充满梦想和冒险的时代,尤其是在南方沿海的城市,几乎到处都是新开设的工厂和店铺,仿佛每个人都在忙着创造财富。 然而,当时的我却显得有些保守,我选择稳步发展于本业,专注在鞋子的开发与设计,并没有急于拓展或投资其他机会。这份保守在日后想来,或许是错失了一些大好机会,但也让我在本业中更扎实地学习,并在鞋业深耕,逐渐摸索出自己的职业方向。 每天在样品室与工人们打交道,也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中国各地的农民工。他们多半是从农村出来的年轻人,离乡背井来到工厂工作。这些工人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有的人为了供养弟妹,有的人为了挣钱养家,还有些人是为了在城市中闯出一片天。他们大多住在工厂提供的简陋宿舍中,日复一日地在生产线上忙碌着。对他们来说,这份工作或许是单调甚至是艰苦的,但挣钱养家、改变生活的渴望,让他们咬紧牙关,每天早早上工。 记得有位来自四川的年轻工人小王,才20出头,年纪轻轻却已有一身的制鞋经验。他总是笑着说,家里还有弟弟妹妹要他供养,这让他不敢有一刻的怠惰。 他说,等弟妹们毕业,他也许会回家开个小店,不用再过这种奔波的生活。每当我和小王聊起家乡,他总是滔滔不绝地讲着四川的好山好水,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盼。然而,现实是,当时的中国农民工想要真正改变生活,往往需要付出长时间的辛劳和坚持。 这些工人们的故事常让我感触良多。或许对他们来说,这份工作只是为了赚取生计,甚至有点单调乏味,但每当我看到一双双鞋子从设计图变成实物,从原材料变成成品,我深知自己在这条生产线上扮演的角色。这种满足感不仅仅来自于完成一项工作,而是来自于与这些工人一起付出努力、创造出有形的成果。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体验,让我深深体会到制鞋业的意义,并逐渐形成了我对这个行业的热情与责任感。 日复一日,我在鞋业中打拼,逐渐累积经验,虽然一开始保守谨慎,但也在稳扎稳打的过程中开拓了自己的专业领域。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我的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忙碌,甚至有时候每天的样品单忙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这样的节奏让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思考未来的发展,但内心却无比充实,因为我知道,自己正在踏踏实实地为事业奠基。 在这24年来的职业生涯中,我不仅见证了中国制鞋业的崛起,也见证了无数农民工为了家庭和梦想默默付出的辛劳。如今回想起1999年,那个让我决心跨越大海、追寻爱情与梦想的起点,我依然觉得那是我人生中最有勇气的选择。那时候的我,对于未来充满了未知,但也正是这份未知,让我一步步走过来,成为了鞋业中的一员,并见证了这个行业的起伏与变迁。谁也无法预知未来,但正是当年那一份初心,让我在这条路上坚持了下来。 (shutterstock)
午夜火焰 那是一个寻常的夏夜,位于南方一座小镇的鞋厂,夜晚总是格外寂静。一天的繁忙工作结束后,工人们回到了宿舍,三层高的老式建筑静静矗立,仿佛习惯了承载一代又一代的劳作与梦想。 小叶回到宿舍后,简单洗漱,坐在床上看她最喜欢的电视剧《步步惊心》。时间不知不觉过了午夜,窗外的虫鸣声此起彼伏。她合上了眼,伴随着剧中人物的声音沉沉睡去。 火光初现 半夜时分,小叶被一阵劈劈啪啪的声音惊醒。刚睁开眼时,她还迷迷糊糊,随即嗅到了一股刺鼻的烧焦味。心中的不安瞬间扩散,她翻身下床,打开房门,却被眼前的景象吓得愣住了——门外是一片橘红色的火海,热浪扑面而来。她慌忙关上门,背靠着墙,感觉心脏在胸腔里疯狂跳动。 她迅速跑向阳台,捡起手机拨打了110。电话接通了,她带着颤抖的声音大喊:“我们宿舍着火了!救命啊!”然而,接线员却冷冷地回应:“这里是市消防局,你需要打你们镇上的消防局电话。”这句话像一盆冷水浇下,小叶几乎要崩溃:“我现在快被烧死了!你们不能转接吗?!” 电话那头的沉默刺痛了她的神经。小叶咬牙挂掉电话,迅速翻出手机通讯录,找到镇消防局的电话,再次拨打求救。此时,火势已蔓延至窗边,阳台上的空气变得越来越灼热,她感觉自己的皮肤像被无形的火焰灼烧着。 生死一线 等待救援的时间格外漫长。小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蜷缩在阳台一角,尽量让自己远离热浪。火光照亮了整个宿舍楼,她透过烟雾看到楼下的同事也在阳台呼救,场面混乱而绝望。 余生的教训 事后,小叶得知火灾是由餐厅的电线短路引起的,建筑老化与消防设施不足是火势迅速蔓延的主因。她在那场火灾中失去了所有的个人物品,但她庆幸自己活了下来。 从那天起,小叶开始更加注意身边的安全隐患。她报名参加了急救与火灾逃生培训班,并向周围的同事宣导消防知识。她常对人说:“那一晚,我曾站在生与死的边缘,是冷静和上天的保佑救了我。但我们不能每次都指望奇迹。” 这段惊魂未定的经历,成了小叶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教训,也让她成为了一个推动改变的力量。@ 责任编辑:方远 相关新闻:下载翻墙软件浏览原文:一个台北女生在中国鞋厂工作的回忆录 手机上长按并复制下面二维码分享本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