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翻墙 | 三退 | 诉江 | 中共卖国 | 贪腐淫乱 | 窜改历史 | 党魁画皮 | 中共间谍 | 破坏传统 | 恶贯满盈 | 人权 | 迫害 | 期刊 | 伪火 社论 | 问答 | 剖析 | 两岸比对 | 各国褒奖 | 民众声援 | 难忘记忆 | 海外弘传 | 万人上访 | 平台首页 | 支持 | 真相 | 圣缘 | 神韵 | |
编者按:惩罚是一种羞辱,从某种程度来说,它违反教育意义。因为它建立在成人对孩子的控制权上,它只是让孩子有罪恶感,却不能改善孩子错误的行为。 面对问题、不好的结果或轻微的偏差行为,在采取行动前,请先问问以下的问题: —问题是什么? 有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采取惩罚。 惩罚是羞辱,它是违背教育意义的。它建立的是成人对孩子的控制权,而不是孩子对错误的意识。一般来说,它和“错误”无关,强调的是孩子的罪恶感,而不是如何修补。 父母常常未经思考反射性地惩罚,这是因为他们曾被惩罚过。尽管他们深知这些惩罚几乎没让他们学到什么,轮到他们当父母时,他们依然继续使用。 惩罚孩子是一种对无力感的对抗。在惩罚时,我们有了采取行动、为了让事情有所改善“而做了点什么”的错觉。另外,当告诉父母惩罚并没有帮助时,他们常常会以发自内心的呐喊来回应:“但我总不能让他继续这样下去,我总得做点什么。” 如果在孩童时期不曾受困于权力角力之中,我们可能比较会使用处分而非惩罚。 处分是逾矩的合理后果,唯有在规则明确时才能进行。我们不能责骂一个不知道自己不能剪窗帘的孩子,但当他再犯时就可以。处分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并学着负起责任。最好的处分是修复(清洗桌巾上的脏污、重建信任、重新粉刷墙壁……)。 处分的程度符合过失或逾矩行为的严重性,且与它们有直接关系。它在意的不是错误,也不是犯错的人,它的目的是避免羞愧,并让孩子能容忍一定程度的罪恶感。 我从不惩罚: 我会惩罚: 我会让孩子遭受我自己在儿时受过的惩罚吗?是哪些惩罚?我会花一点时间来观察自己在状况当下的真实行为,并想一想上面这些问题。总之,答案没有那么简单。 想想孩子最近犯下的三次逾矩行为,我其实可以提出怎样的修复性处分? 我衡量处分与惩罚的差异。 (网站专文) (本文摘编自《最好的教养,从面对真实自我开始:法国父母最信赖的心理学家,带你摆脱焦虑、解决亲子冲突的45堂疗愈课、23种高成效的对话练习》,远流出版提供) 责任编辑:曾臻 相关新闻: 编辑推荐: 本文转自大纪元(国内需用翻墙软件才能访问) 下载翻墙软件浏览原文:纠正孩子偏差行为 这一招比惩罚更有用 手机上长按并复制下面二维码分享本文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