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ickly Arrange,Quickly Test!
AoMaker,即 Api object Maker,那什么是API Object呢?
API Object是Page Object设计模式在接口测试上的一种延伸,顾名思义,这里是将各种基础接口进行了一层抽象封装,将其作为 object,通过不同的 API 对象调用来组装成不同的业务流场景。
举个简单例子:
有一个购物车功能,它有如下接口:
- add,将物品添加到购物车
- list,查看购物车内所有物品
- delete,清空购物车内所有物品
那么,我们通过ao
的思想来封装这个功能所有接口:
class ShoppingTrolley:
def add(self):
"""添加物品到购物车"""
pass
def delete(self):
"""清空购物车"""
pass
def list(self):
"""查看购物车内所有物品"""
pass
当我们需要测试购物车的增-查-删流程时,只需要实例化ShoppingTrolley
类,通过调用对应的接口对象,即可完成业务场景的组装:
class TestShoppingTrolley:
def test_shopping(self):
"""测试购物车增-查-删流程"""
st = ShoppingTrolley()
# 1.添加物品到购物车
st.add()
# 2.查看购物车内物品
st.list()
# 3.清空购物车
st.delete()
解释了API Object,那Maker又怎么理解呢?
Maker其实就是框架本身提供各种辅助手段帮助快速的去编排ao
和case
。
什么手段?怎么辅助呢? 栗子:
class Instance(BaseApi):
@aomaker.dependence(image_api.describe_images, "describe_images")
@aomaker.dependence("instance.describe_instance_types", "instance_types", imp_module="apis.iaas.instance.instance")
@aomaker.async_api(ins_listener, "instances")
def create_instance(self, test_data: dict, **kw_params):
"""创建主机"""
kw_params["describe_images"] = self.cache.get_by_jsonpath("describe_images", "$..image_id")
kw_params["instance_types"] = self.cache.get_by_jsonpath("instance_types", "$..instance_type_id")
kw_params["cpu"] = test_data["cpu"]
kw_params["memory"] = test_data["memory"]
params_model = model.RunInstanceModel(**kw_params)
resp = self.send_http(params_model)
return resp
对于一个接口的封装,其实核心的处理就是接口参数进行参数化处理,一个接口的参数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 常量:即不需要参数化的参数,写死即可
- 上游依赖变量:即该参数需要调用另一个接口,从其返回值中提取
- 测试数据:即需要从用例层传入的测试数据,一般会做数据驱动
其中,对于上游依赖变量的处理是每个接口测试框架必须要面对的问题,aomaker
的解法是通过@dependence
装饰器去标注该接口的依赖,让其自动识别并调用依赖,并结合aomaker
特殊的变量管理机制去灵活存取依赖值。
此外,如果该接口是一个异步接口,那么还需要对其进行异步处理,aomaker
的解法依然是通过装饰器标注,通过@async_api
指定该接口的异步处理函数,在接口调用并正常收到返回后,将进行异步处理。
通过上面的栗子可以看出,aomaker
对于一个接口的定义,包括:
- 前置:接口的上游依赖调用(同一个依赖只会调用一次)
- 定义:对接口进行http协议填充,包括接口参数的参数化处理、请求发送(
headers
等公共数据隐藏在基类中自动处理) - 后置(如果是异步):在接口调用完成并得到正常反馈后,开始自动进行轮询处理,直到得到异步任务完成的反馈
这样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接口定义功能单一、简洁,方法中只有接口的定义,没有过多的数据处理、逻辑判断等操作,另一方面,提高了复用性,不用反复处理前后置并且同样的依赖不会重复调用。
当完成了这样一个ao
的定义,就可以供上层(用例层或业务层)调用,在调用层不用再去关心该怎么处理它的依赖关系,该怎么处理后置操作,只需要调用ao
这块积木去组装你的用例或业务即可,内部 细节全由框架自动帮你完成。
aomaker
早期1.0版本中,其实还提供了两种自动生成ao
和case
的方式:
- 通过
yaml
模板自动生成(包括har
和swagger
转换) - 通过流量录制自动生成
当时受httprunner
的影响较大,陷入了一些思维定式,觉得通过模板转换自动生成代码感觉很高效,但经过长时间的项目实践,发现模板会有很多条条款款的限制,每个项目又不尽相同,这样反而限制了灵活性(没有说httprunner
不好的意思,hr设计得非常优秀,收益良多,可以说没有hr就没有aomaker),处处掣肘不能放飞自我策马奔腾。所以后来在2.0版本中,基本弃用了这两种方式(但代码依然保留,或许有人喜欢呢),还是更推荐直接撸代码来得快,aomaker
只是提供了一些辅助工具,帮你撸得更快更稳更方便,可扩展性还是非常高的,不会限制你的发挥。
一款基于pytest
,将接口通过ao 对象方式来编排管理的接口自动化框架,让测试人员能快速完成自动化项目搭建和高可维护性脚本的编写,快速开始测试。
- 提供 CLI 命令
- 提供脚手架一键安装,开箱即用
- 变量管理简单
- 简洁处理依赖和异步接口
- 不同粒度的重试机制
- 三种方式快速编写 ao 和 case
- 支持多进程和多线程
- 易扩展
- 丰富的断言
- 支持流量录制
- 支持 pytest 所有用法和插件
- allure 报告优化
- 测试报告消息通知
- ...
如果对该框架感兴趣以及有更多好的想法,欢迎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