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QEMU的版本是2.0.2
过程中可能需要安装pkg-config、libsdl1.2-dev、libpixman-1-dev、libfdt-dev、libtool、gcc-multilib等必要软件包
./configure --target-list=i386-softmmu --enable-sdl进行配置,--target-list指定目标机的平台
参见./configure --help
然后执行make命令。如果是在64位机器上使用qemu-system-i386的话,最好使用make ARCH=x86_32,否则输出结果可能会不正常
在编译qemu的过程中,程序可能会报错,错误原因与系统的位数有关,在64为系统中unsigned int与long unsigned int的位数不相 等,而编译器将警告当作错误处理,导致编译失败.如果编译失败,可以在制定的代码出加上强制类型转换.(曹睿东可能会在仓库中建 不同的分支来解决这个问题)
下载busybox1.22.1源代码
编译对应平台的busybox
修改busybox目录下的Makefile
第293行:"LD =$(CC) -nostdlib " -->"LD =$(CC) -nostdlib -m32"
参见configs/busybox/Makefile文件
以x86_32为例
make ARCH=i386 defconfig
make ARCH=i386 menuconfig
1.修改Busybox Settings->
Build Option ->
[*]Build Busybox as a static binary(no shared libs)
2.[Busybox Settings]--->
[Build Options]--->
(-m32) Additional CFLAGS
(-m32) Additional LDFLAGS
3.去掉不需要的功能,其它模块编译错误做法类似
Networking Utilities --->
[ ] inetd
最终的配置文件参见configs/busybox/config文件
4.make ARCH=i386
5.make ARCH=i386 install
1.编写initrd启动脚本,其中BUSYBOX是busybox的路径
cd BUSYBOX/_install
mkdir -p proc sys dev etc/init.d
vim BUSYBOX/_install/etc/init.d/rcS
#!/bin/sh
mount -t proc none /proc
mount -t sysfs none /sys
/sbin/mdev -s
参见configs/scripts/rcS文件
2.制作rootfs.img镜像
cd BUSYBOX/_install
find . | cpio -o --format=newc > BUSYBOX/rootfs.img
注意rootfs.img不能生产在当前文件夹下,否则会生产自己的镜像。这里产生的镜像供下一步使用。
3.编写启动脚本
首先要在工作的目录下新建一个addrs文件,存有5行地址,分别是内核起始地址,内核结束地址,busybox起始地址,busybox结束地址和内核符号表中modules的地址,可以参见configs/scripts/addrs文件,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内核镜像中的地址都不相同,需要自己查询。内核编译的过程是先生成一个带符号表的vmlinux文件,然后进行裁剪生成bzImage文件。qemu需要的是bzImage文件,但是查询符号表时要查询相应的vmlinux文件。可以使用nm -n命令查询符号表。busybox的地址可以在编译出的busybox_unstripped的符号表中查到(使用nm命令)。也可以查看内核和busybox编译出来生成的System.map,也含有符号表。内核起始地址就是_text的地址,内核结束地址是_end的地址,busybox
起始地址是_init的地址,busybox结束地址是_end的地址。还可以使用insert-busybox.rb脚本将busybox符号表导入数据库中。
linux内核编译过程,如果编译为32位,则使用make ARCH=i386 defconfig,默认则使用make defconfig.
使用以下命令运行qemu,必须手动输入
#!/bin/sh
qemut-tracer/i386-softmmu/qemu-system-i386 -kernel bzImage -initrd rootfs.img -append "root=/dev/ram rdinit=sbin/init" -rtc clock=vm -icount 5 –d func –D log
其中bzImage是linux内核编译出的文件,在arch/i386/boot文件夹下,rootfs.img是上一步创建的镜像文件
-d 参数指定日志输出项目,对qemu做了一定的修改,并增加了一个选项func可以追踪函数调用
-D 参数指定日志输出文件
针对自动测试的要求,已经写好了脚本,参见configs/scripts/a.sh
还需要对数据文件进行解析,包括parse.rb linux-3.5.4 x86_32 log result,然后使用self_time.py等脚本再处理,可以参见db-rtl-callgraph的帮助文档
编译可加载模块,代码应满足一定的格式
示例参见configs/module/factorial.c文件
并要有Makefile,参见configs/module/Makefile文件
在虚拟机中执行modprobe或insmod命令(具体使用可参考Linux使用帮助)载入模块
- 系统为64位Mint 17,内核版本为3.19.1,硬盘映像格式为raw
- 在http://www.linuxmint.com/release.php?id=22 下载Mint 17相应版本64位的iso
- 使用VirtualBox(也可用VMware,未经实验)新建一个硬盘映像,格式选择QCOW(或VDI,未经实验)
- 用刚才下载iso引导安装Mint 17系统
- 安装好的系统已包含测试需要的Firefox,Libre Office和VLC,还需要安装一些必要软件
- 下载linux3.19.1源码,make menuconfig配置才能够共图形界面使用,make之后make modules_install,make install更新内核,可以把旧的内核都删掉。此内核文件要放到服务器上,保证版本一致
- 安装sikuli,需要apt-get install libtesseract3
- 开机图形界面启动后自动执行脚本:settings-sessions-新加一个启动项,command填写脚本路径即可
- 将此硬盘映像上传至服务器,使用qemu-img convert -f qcow -O raw *.qcow xxx.raw命令转换为raw格式
- 系统为64位Mint 17,内核版本为3.19.1,硬盘映像格式为raw
- 在http://www.linuxmint.com/release.php?id=22 下载Mint 17相应版本64位的iso
- 使用VirtualBox(也可用VMware,未经实验)新建一个硬盘映像,格式最好选择QCOW(或VDI,未经实验)
- 用刚才下载iso引导安装Mint 17系统
- 安装好的系统已包含测试需要的Firefox,Libre Office和VLC,还需要安装一些必要软件,如vim
- 下载http://kernel.ubuntu.com/~kernel-ppa/mainline/v3.19.1-vivid/linux-headers-3.19.1-031901-generic_3.19.1-031901.201504091335_amd64.deb , http://kernel.ubuntu.com/~kernel-ppa/mainline/v3.19.1-vivid/linux-headers-3.19.1-031901_3.19.1-031901.201504091335_all.deb 和 http://kernel.ubuntu.com/~kernel-ppa/mainline/v3.19.1-vivid/linux-image-3.19.1-031901-generic_3.19.1-031901.201504091335_amd64.deb 三个deb包
- 使用sudo dpkg -i linux-*.deb命令更新内核,重启后可检查内核版本已更新
- 将此硬盘映像上传至服务器,使用qemu-img convert -f qcow -O raw *.qcow xxx.raw命令转换为raw格式,就可以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