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Commit

Permalink
增加高可用设计
Browse files Browse the repository at this point in the history
  • Loading branch information
isno committed Oct 30, 2023
1 parent 8b91c2f commit 9b9beb5
Show file tree
Hide file tree
Showing 3 changed files with 9 additions and 11 deletions.
1 change: 1 addition & 0 deletions assets/balancer-ha.svg
Loading
Sorry, something went wrong. Reload?
Sorry, we cannot display this file.
Sorry, this file is invalid so it cannot be displayed.
12 changes: 6 additions & 6 deletions balance/balance4-ha.md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 -1,13 +1,13 @@
# 4.3.2 四层负载均衡高可用方案
# 4.3.2 四层负载均衡高可用设计

到目前为止,我们讨论的都是单个四层负载均衡器的设计以及工作模式,假如这个负载均衡器在生产环境中宕机了呢?事实上,四层负载均衡器大都作为大型分布式系统的唯一对外入口,如果四层负载均衡器是单节点部署,一旦宕机,对于整个系统而言绝对是毁灭级别的故障。

为了避免单个负载均衡器挂掉导致应用不可用,负载均衡器通常都是以高可用对(high availability pair)方式部署,如图所示,典型的 HA 负载均衡器设置包括:
为了避免单个负载均衡器挂掉导致应用不可用,负载均衡器通常都是以高可用对(主备)方式部署,如图所示,这种高可用典型的设置包括,一对主备边缘路由器提供若干 VIP(virtual IP,虚拟 IP),并通过 BGP 协议通告 VIP,主边缘路由器的 BGP 权重比备边缘路由器的高,在正常情况下处理所有流量;类似地,主四层负载均衡器向边缘路由器宣告它的权重比备用四层负载均衡器大,因此正常情况下它处理所有流量;主备四层负载均衡器之间交叉连接, 共享所有的连接跟踪状态。因此,假如主挂了,备可以马上接管所有活动连接

- 一对 HA 边缘路由器提供若干 VIP(virtual IP,虚拟 IP),并通过 BGP 协议通告 VIP,主边缘路由器(primary)的 BGP 权重比备边缘路由器(backup)的高,在正常情况下处理所有流量。
- 类似地,primary L4LB 向边缘路由器宣告它的权重比 backup LB 大,因此正常情况下它处理所有流量。
- primary LB 交叉连接(cross-connected)到 backup LB, 共享所有的连接跟踪状态。因此,假如 primary LB 挂了,backup LB 可以马上接管所有活动连接
- 两个边缘路由器和两个负载均衡器都是交叉连接的。这意味着,如果一个边缘路由器或一 个负载均衡器挂了,或者由于某种原因之前声明的 BGP 权重收回了(withdraw),backup 马上可以接受所有流量。
<div align="center">
<img src="../assets/balancer-ha.svg" width = "600" align=center />
<p>图4-4 负载均衡主备设计</p>
</div>


我们可以看到以上的设计如何避免 HA pair 的不足:
Expand Down
7 changes: 2 additions & 5 deletions intro.md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 -1,13 +1,10 @@
# 前言

10多年前,云计算还是相当虚无缥缈的概念,大部分人都在质疑字如其意,高高在上的“云”,是否能真正“落地”。不过质疑阻挡不了技术发展的脚步,经过10多年的发展,云计算的概念已经耳熟能详,上云已经成为许多中小企业的首选。

随着云计算兴起,容器技术、微服务、服务网格等等革新换代的技术频繁出现,令基础技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中最突出的就是“技术要有成本优势”
云形态的演进并没有停止,容器技术、微服务、服务网格等云原生技术又成各大互联网会议少不了的技术话题。新技术对于一些企业而言,往往从最开始的“看不见”,到后来“看不起”,再到“看不懂”,最后终于“跟不上”了

我们理清这些架构演进主线、技术模式,就会从中发现:支撑架构演变也是有一套历久弥新的知识体系,它们跨越开发语言、运行平台,可以稳定地沉淀。夯实这些技术底蕴,并总结别人成功抑或失败的经验,在云时代日新月异的技术变化中,不论是定位疑难杂症,还是技术选型抑或是定制开发,都能做到胸有成竹、轻松驾驭。

在实践以及总结复盘的过程中,我们对架构思考的主题也从集群可用性治理,发展到云原生化和 FinOps 成本管理,也代表着基础架构的几个核心:稳定、效率、成本。

笔者借编撰本书的机会对实践经验进行梳理总结,形成体系化的方法论和解决方案,这些方案相信能对一些中小型平台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希望能帮助到正在探索过程中的朋友们。


## 本书特色
Expand Down

0 comments on commit 9b9beb5

Please sign 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