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墙 | 三退 | 诉江 | 中共卖国 | 贪腐淫乱 | 窜改历史 | 党魁画皮 | 中共间谍 | 破坏传统 | 恶贯满盈 | 人权 | 迫害 | 期刊 | 伪火 社论 | 问答 | 剖析 | 两岸比对 | 各国褒奖 | 民众声援 | 难忘记忆 | 海外弘传 | 万人上访 | 平台首页 | 支持 | 真相 | 圣缘 | 神韵 | |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七》) 【注释】 子夏:姓卜,名商,小孔子四十四岁,孔子晚年弟子,“四科十哲”之一,以整理文献见长。孔子既殁,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 贤贤易色:第一个贤字作动词,尊敬义;第二个贤字作名词,指贤人、德行。易,交换、改变,也有轻视、简慢义。色,一说为女色,如“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一说为容色,如“巧言令色鲜也仁”。 致:送达义,也有委弃、献纳义。 【讨论】 《论语》开篇讲“学而时习之”,这个“之”指什么呢?就包括本章所说的四者——“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历来分歧在“贤贤易色”这四个字。本章后几句话理解大致相同:侍奉爹娘,能尽心竭力;服事君上,能豁出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这样的人,纵使他自谦说未经学习,我必说他已有学问了。 “贤贤易色”,大体有两种理解。一是:“崇尚实际的德行,看轻表面的容态”;或“用尊贵优秀品德的心来交换(或者改变)爱好美色的心。” 一是:“对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这样理解的理由是,“贤贤易色”以下三句,分别讲五伦中的“事父母”、“事君”、“与朋友交”;那么,可以推论“贤贤易色”也应该不是一般的泛指,而是特指夫妻这一伦,因为古人把夫妻间关系看得极重,认为是“人伦之始”和“王化之基”。 笔者倾向于后一种理解。食色,性也,不可能要求人人不好色;但是,“见贤思齐”也是人的本性之一。孔门教学是顺着人性施教,不是教人禁欲,而是教人修心,比如教人:好色之念减轻一点、贤贤之心加重一点,使生命境界不断提升。 本章是子夏说的话。子夏“文学”方面很好(《论语?先进》),对《诗经》很有心得,孔子曾说“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诗经》第一篇是什么呢?《关鸠》。在今人眼里,这是一首爱情诗;但在古人眼里,“《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毛诗?序》)孔子本人对《关雎》的评论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论语?八佾》)。子夏这里说“贤贤易色”,理解为“关睢之义”,明夫妇之伦,也是合理的。 若此,则“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分言夫妇、父子、君臣、朋友四伦,一个人能做到这个地步,能算是正人君子了。就是他谦称自己没有什么学问,我们也必定说他“学也”,因为“学”也就是学作正人君子嘛。 不过,也有人不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这句,说“子夏之言,其意善矣,然辞气之间,抑扬太过,其流之弊,或将至于废学”。对此,钱穆有持平之论:“然孔门论学,本以成德为重,后人分德行与学问而二之,则失此二章(本章及上章)之义矣。” 主要参考资料 《论语注疏》(十三经注疏标点本,李学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点阅【《论语》说】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林芳宇# 相关新闻:编辑推荐: 本文转自大纪元(国内需用翻墙软件才能访问) 下载翻墙软件浏览原文:《论语》说(7):贤贤易色 手机上长按并复制下面二维码分享本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