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墙 | 三退 | 诉江 | 中共卖国 | 贪腐淫乱 | 窜改历史 | 党魁画皮 | 中共间谍 | 破坏传统 | 恶贯满盈 | 人权 | 迫害 | 期刊 | 伪火 社论 | 问答 | 剖析 | 两岸比对 | 各国褒奖 | 民众声援 | 难忘记忆 | 海外弘传 | 万人上访 | 平台首页 | 支持 | 真相 | 圣缘 | 神韵 | |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三》) 【讨论】 鲁国季氏、三家,以大夫而用天子礼仪,是僭越,破坏礼的。在前两章的痛斥、讽刺之后,本章既可视为孔子继续质问僭礼乐者,亦可视为孔子对礼的一个概括性阐释:“人心若没有了仁,把礼来如何运用呀!人心若没有了仁,把乐来如何运用呀!”也就是说,人而不仁,必不能行礼乐。 《礼记?儒行》也讲:“礼节者,仁之貌也;歌乐者,仁之和也。礼乐所以饰仁,故惟仁者能行礼乐。”以此而论,季氏八佾舞于庭、三家者以《雍》彻,绝不能起到“礼主敬、乐主和”的作用,不过是满足于骄傲之心、耳目之娱罢了,对其本身有百害而无一利。愚昧至此,可惜呀! 到了孔子的时代,礼坏乐崩,孔子要救世,怎么救?只能从归正人心着手。怎么归正人心?首先厘清礼乐的本源。这个本源就是人心,要有仁。仁是什么?从某个方面讲,就是真心真意、全心全意。这是孔门教学的真髓。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提倡“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谓得此三昧。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仁”怎么表达出来?这就离不开礼乐了。仁心蕴蓄于内,礼乐表达于外,相应相和,正所谓“先王之道斯为美”。 如果仁心俱在,礼虽随时而变,如夏、商、周相继,亦皆为礼乐文明也。反过来讲,没有仁心,虽礼乐犹在,亦不过虚文也,并且不能长存,而终灭绝。 本章为八佾篇第三章,也是点睛之笔,把全篇推到最高潮,并与第二篇(为政篇)相沟通。在为政篇,孔子讲“为政以德”,并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推崇礼乐治国。 然春秋以降,礼坏乐崩,回到周礼的时代已无可能,但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高蹈兴“仁”,给人心确立一个基准,让礼乐虽随时演变而不失其内核,无论人存人亡政举政息都有其镜鉴,用心良苦也。 主要参考资料 看更多【《论语》说】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林芳宇@# 相关新闻:编辑推荐: 本文转自大纪元(国内需用翻墙软件才能访问) 下载翻墙软件浏览原文:《论语》说(40):人而不仁,如礼何? 手机上长按并复制下面二维码分享本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