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 Fork 17
贫富差距
Miao YU edited this page Jan 31, 2022
·
12 revisions
贫富不均篇
《格调》
- 保罗·福赛尔 美国九阶层
- 世界趋向贫民化与大众化
- 顶层收入是老钱,看中隐私,上层爱表现,继承+工作,中上层好客,从事商业
- 中产看重教育,工作稳定,有恐慌感,上层贫民是蓝领,看重手艺,中层贫民比较粗野,看重技能,下层贫民体力活,有怨气
- 赤贫与底层朝不保夕,无固定收入
- 中上阶层喜欢欧洲自制衣服,有避暑读常青藤,玩小球
- 中产饮食健康有英国情节,喜欢名牌与邮轮滑雪,读名著
- 贫民喜欢辣与广告T恤,喜欢新东西与保龄球,看大众杂志,重视周末,玩大球
- 贫民化特征是畅销书、电影与购物城出现,另外杂志重视图片少文字
- 另类人物,自由职业者,拥有自由没有钱
《有闲阶级论》
- 起源于野蛮时期的攀比
- 用“炫耀性休闲”证明自己,女性不工作
- 金钱标准决定美
- 相似的人总是聚在一起,两种机制,一种是筛选机制例如高校校友,另一种是同化作用例如入乡随俗
- 谢林模型,较小的意愿会形成整体较大的隔离,例如南非种族隔离
- 谢林模型里存在临界点现象,当达到时隔离必然形成,平均意愿
- 隔离程度可以用相异性指数来计算,0就是混合,1就是隔离,大城市种族普遍超过0.5
- 格兰诺维特模型,每个人戴帽子的阈值不一样,当阈值差距比较大时,容易出现从众聚集
- 起立鼓掌模型也是聚集效应的体现,与格兰诺维特模型不同,起立鼓掌的从众更多是对权威信息的服从(入乡随俗)
- 从众行为需要高质量引发,较低的行为阈值,较高的入乡随俗、较大的阈值变化范围、高存在感的引导者与较大的团体
- 无法从聚集表象知道来源,可能是迁移后的,也可能是被改变后的,初始意愿不好判断
-
多会产生不同,交互方式会出现变化
-
中心极限定理,二项分布均值 pN 标准差 sqrt(p(1-p)N) 大尺度下用概率可以估计出事件可能性,例如超售
-
六西格玛理论进行质量控制
-
生存游戏,周边存在资源可活,细胞自动机存在不动点、交替、随机、复杂四种
-
简单规则可以产生巨大空间,需要一个最小的依存度
-
多人偏好中存在个体理性但整体矛盾的情况,结果非理性且随机
-
美国各地房价中位数与年收入中位数比值分布,中位数1:3,大城市则普遍需要10年以上,这大概解释了部分留学生短期不回国的趋势,家庭事业起步期生存压力比国内小太多
-
美国34年收入增长率分布趋势,从共同富裕走向马太效应,中国差不多也应是这个趋势,本以为文章会讨论背后诸如资本流动、技术进步的原因,结果转头就开始黑川普取消医保了
-
按美国的相对人均收入划分,60年有101个国家地区属于中等收入(有中国大陆),到08年只有13个国家地区进入高收入(没有中国大陆),这大概是最直观的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学人#
-
#经济学人 很多跨国公司想在印度重现中国的中产爆发潮,结果惨淡,财富在全球尺度内都在向精英超量累计,这个时代(也就起始于近两年)已经不容易造就中产了,大众购买力上不去很难谈发展
-
美国职业性别变迁史,65年来更多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但职业倾向性还是比较明显,377个职业男女主导关系不变,82个职业发生反转,其中72个是男转女,有些职业男女比则一直在变化
-
美国高校调研发现,虽然结婚门当户对还是主流,但出身不同的学生结婚模式有区别,富裕层通常结婚比较早且更追求门当户对,非富裕层则普遍结婚比较晚